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月子中心怎么成了野蠻生長的“熊孩子”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題:月子中心怎么成了野蠻生長的“熊孩子”
新華社記者趙丹丹、董小紅
“醫護人員24小時貼心護理”“為產婦和新生兒提供強有力的醫療保健支持”……看到月子中心這樣的宣傳,準媽媽心動嗎?
隨著“80后”“90后”進入生育高峰,二孩政策實施,為母嬰提供產后護理的月子中心迎來了發展的“美好時代”。然而,花費動輒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住進月子中心,真像宣傳的那么“美好”嗎?記者在多地進行了調查。
育嬰師培訓3天就上崗,說好的專業呢?
產后15天的張澄正在長春市一家月子中心“坐月子”,奔著“更專業、更周到、更貼心”的服務理念,她早在半年前就定下了38800元25天的月子套餐,平均每天1552元。
然而,高消費卻沒換來優服務,“我覺得自己快被這里氣成產后抑郁了。”張澄說。
張澄告訴記者,第一次生氣是在入住月子中心的第二天,她發現護士給她剛出生的寶寶重復多次喂奶粉。經過一番理論,護士承認此舉是為了讓寶寶吃飽多睡。她還發現,只要孩子稍有哭鬧,護士就立刻給孩子喂水。
此外,張澄發現在月子中心每天負責給嬰兒查體的大夫也并沒有想象中專業。這位60多歲的返聘老專家面對寶寶的黃疸和消化不良,常常建議服用一些“祛黃藥”“腸胃藥”等,張澄并不認同。
“沒想到月子中心如此‘業余’。根據我掌握的育兒知識,他們的很多做法都嚴重危害了嬰兒的健康,我自己哭了好幾場。”張澄說。
曾在月子中心從事育嬰工作的護士張爽告訴記者,現在月子中心的育嬰師都走年輕化路線,多數20出頭的小護士并無育兒經驗。雖然這些小護士大多來自護士學校,但有的連畢業證都沒拿到。到了月子中心進行“老帶新”的基本培訓,3天就上崗,邊干邊學。
她的說法得到一位曾在長春市某月子中心做過3年經理的蕭女士的證實。蕭女士告訴記者,產后母嬰護理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強的專業要求,但真正的專業人才稀缺。加之護理工作需要經常上夜班,工資待遇又不高,所以留不住人。“經常是剛剛培訓得差不多了,人就走了,再繼續招人,邊干邊教。”蕭女士說。
國際認證嬰兒護理專家實為養老院護工轉崗,資質“注水”有多少?
記者調查發現,月子中心從業者的準入門檻非常低。雖然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并于9月1日起實施的《母嬰保健服務場所通用要求》中明確要求,“技能人員應通過專業培訓,取得相關資質”,但市面上的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卻魚龍混雜,有的是人社部門發的,有的是婦聯發的。還有一些培訓機構違規開設資格認證,花錢就能買證,真偽難辨。
張爽說,她曾供職的月子中心就存在資質“注水”現象。比如,“產后修復師”其實是老板家的親戚,學了幾天儀器操作就開始為產婦做項目;“護士長”以前曾經在養老院當過護工,后來轉行做月嫂,現在變身“嬰兒護理專家”,還號稱“國際認證”。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許多月子中心為了彌補專業和資質不足,就用“花樣”來湊數,將重點放在產后塑形、美容、產后肌體檢測等簡單易操作的美容保健項目上。“一定要多搞點最新潮的花樣,讓人覺得你這里很前沿、很高級,客戶才愿意掏那么多錢住進來。”他說。
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即可營業,月子中心該誰管?
據了解,由于目前母嬰保健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專門的經營范圍、行業類別表述及注釋,所以被歸類于居民服務中的“家庭服務”。因此,月子中心的開辦并沒有專業要求,與普通商業機構一樣,只要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后即可營業。
月子中心涉及衛生行政、食藥監、工商、人社等多個部門,易導致監管缺位。《母嬰保健服務場所通用要求》發布實施,從經營管理、從業人員、環境及設施設備、服務內容、專業技術、爭議和投訴等方面,針對我國母嬰保健服務行業的特點提出了要求,填補了相應領域的管理空白。
比如,在環境衛生方面,要求指出,月子中心50米范圍內應無射線、粉塵、噪音、強光等污染,同時月子中心應有消毒間或消毒區域以及配備相應的消毒設備,有提供住宿的應實行24小時值班制。
但該要求的標準屬性為GB/T,其定義“推薦性”,即為“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由于缺乏強制性,有多少商家會主動邀約檢查,這個標準能發揮多少實質意義仍有待觀察。”一位業內人士說。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孕婦學校講師宋艷等認為,母嬰這個群體很脆弱,應該盡快引導各地成立月子中心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規范化、專業化和標準化運作。
“月子中心屬于新興行業,也像一個新生兒 需要專業的呵護、專業的監管,才能茁壯成長,該找個辦法好好地把他管起來,培養好。”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產后母嬰康復機構管理委員會理事長徐叢劍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月子中心 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