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西苑醫院:“用好藥”不再是老大難
中藥材質量問題不斷,抓中藥排隊老大難,飲片大處方復雜難管……近年來,人們對中醫診療的擔憂和煩惱,大多涉及中藥的安全合理使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建立起現代化、全鏈條、全環節藥事管理模式,讓“用好藥”變得更有保障。
選藥:源頭入手保質優價廉
俗話說,藥材好,藥才好。用好藥的第一步,就是從源頭保證藥材質量。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介紹,該院使用的中藥材都是自行收購。“藥材收購時唯一的要求便是藥材種植中不能使用農藥,否則拒收。”她表示,不但要從田間地頭收藥,還要全過程電子監控。“大品種的中藥材,如黨參、黃芪、丹參、茯苓等,都可以溯源到具體種植地塊,一旦出問題,能迅速追到底、查到根,倒逼藥農種好藥。”
同時,該院還建起飲片廠,并在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檢驗方面重點投入力量,嚴格規范管理。目前,該廠產品可覆蓋該院臨床用藥95%以上的飲片品種。壓縮了中間流通環節,該院中藥飲片的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飲片不但質量好,而且比藥店便宜30%以上。”對此,徐鳳芹顯得既自信又自豪。
備藥:建現代倉儲杜絕熏硫
除了種植加工,中藥的儲存是質量安全的重點環節和藥事管理難點。古法中藥儲存一般使用硫磺熏制,以避免中藥潮濕霉變、生蟲等。但長期服用經硫磺熏制的藥材,對人體有損害;且當空氣濕度較大時,硫磺熏蒸的藥材可能會產生亞硫酸,出現變色、變味等。
“我們要求所有中藥都不能使用硫磺熏制。”徐鳳芹表示。像西苑醫院這樣日均高峰進藥量可達10噸的醫院來說,啃下這根“硬骨頭”,難度可想而知。“我們建了占地1800平方米、恒溫恒濕的‘超市’型倉儲藥庫。到了夏天,外環境高溫高濕時,那些容易長蟲、發霉的藥材也能安然存放。”該院藥劑科主任李培紅告訴記者。
有的患者怕麻煩,會委托醫院煎藥。為此,該院還建起大型煎藥中心,從處方審核、煎藥方案制訂、飲片調配與復核、煎藥與包裝,到藥品發放,實現了全過程條碼管理,將環節質控納入信息系統,有效保證了煎藥質量和患者的正確用藥。
發藥:藥房自動化讓藥等人
中醫院用藥,還有一個被詬病的點就是“慢”:診斷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開方抓藥需一味味稱量、分裝……越是好醫院、大醫院,越是取藥慢。
“以前患者取藥,成藥平均要等40分鐘,中草藥飲片要兩個小時以上。后來,代煎患者越來越多,等藥煎好就更久了。”李培紅坦言,由于等候時間長,患者怨言不少。
對此,該院多管齊下。成藥方面,升級信息系統,將醫生工作站與藥房發藥系統相連。診室一開方,信息就實時在藥房顯示。同時,購進多臺先進的盒裝藥自動發藥機,一旦收到處方即進行預調劑式發藥,從流程上擠壓等候時間。
最慢的中草藥取藥,利用醫院的自身優勢來解決。“要求飲片廠在不提價的情況下,實現患者自煎中藥都用小包裝供應。不用逐味稱量,抓藥快了,患者也便于核對。”如今,該院成藥取藥最多只需5分鐘,中草藥平均取藥時間也縮短至38分鐘。然后藥品自動進入門診的中西成藥服務窗口。
“技術升級只是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流程再造。”李培紅表示,這其中既包括患者流程,也涉及內部流程。“比如把藥師從煩瑣、技術含量低的抓藥中解放出來,更側重于審方、復核、在窗口為患者講解用藥注意事項等,既加強了對患者的藥事服務,也提升了藥師的業務素質和崗位價值。”
用藥:封堵大處方
管好藥材、抓藥,做好窗口服務,藥事管理的“表面功夫”就做好了。而如果深究“用好藥”,則需要看到另一個關鍵參與方——醫生。近年來,隨著中醫診療越來越受歡迎,不少患者發現,以前印象中價廉的中醫藥,也愈發貴起來。西苑醫院管住了藥價,又開始封堵大處方。
該院打出的第一拳是處方點評。要求臨床藥師跟醫生查房,包括門診和病房醫囑,全部進行處方點評,重點考察處方規范性及用藥適宜性。點評每月反饋臨床并公示點評結果,納入各臨床科室績效考核。為杜絕出現中成藥、湯藥重疊用藥的情況,該院要求除非中成藥成分與湯藥完全不一致,醫生湯藥和中成藥不能同時開,否則就視為不合理用藥,可根據情節輕重扣減績效,甚至領導約談。
該院的第二拳技術含量更高。“根據中藥飲片處方特點,發揮中醫院的專業優勢,借鑒抗生素用藥空間理論開發了點評系統,探索建立中藥飲片處方量化質量指標的宏觀監測管理架構。”李培紅介紹,簡單地說,通過對中藥飲片的劑量、藥味數、劑數和金額等處方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監測醫療機構和各臨床專業各級各類疾病的飲片使用情況。無論用量、藥味數、劑數等情況過多,就會被自動篩查出來。據悉,該系統經該院開發后已在北京市多家中醫醫療機構試點運行、不斷調試,有望不久后正式應用。(記者崔芳)
編輯:趙彥
關鍵詞:西苑醫院 用好藥 中藥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