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洪天:新時代義務教育的目標
作者:江蘇教育現代化研究院院長 李洪天
黨的十九大將建設教育強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此,新時代的義務教育必須有新的目標和新的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方面成效顯著。按照《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規定的評估內容、評估標準和評估認定程序,從2013年至今,全國已有1824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占全國縣(市、區)總數的62.4%。全國各地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過程,已成為“三個明顯縮小”的過程。即:一是成為我國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的校舍條件、圖書設備條件、運動器材場所等條件改善,校際辦學條件差異明顯縮小的過程;二是成為我國義務教育師資隊伍結構得到優化、質量有所提升,學校逐漸開足開齊課程,教師交流得以規范開展,校際師資水平差異明顯縮小的過程;三是成為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普遍提升,校際辦學質量差異明顯縮小的過程。不僅如此,從本質上講,這一推進和創建過程,更是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全國各地普遍得到落實的過程和人民群眾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的過程。
盡管如此,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義務教育領域的反映仍很突出,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義務教育需要和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全國仍有逾三分之一的縣(市、區)義務教育尚未達到基本均衡,而即使已達到的縣(市、區)很多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尤其是優質教師資源的配置以及教育教學質量,仍然只是低層次的“基本均衡”,難以滿足人民的需要,而且,隨著各地第二、第三產業在繼續迅速向城區、園區集中,勞動人口繼續向城區、園區集聚,相當數量的勞動人口子女隨遷到城區、園區就讀義務教育學校,不少地方已出現“規劃趕不上變化”、新建學校趕不上學生數量增加速度、“大班額”回潮等現象,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又面臨新的考驗。另一方面,人民對優質義務教育的追求,以及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需要義務教育逾越基本均衡,發揮出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根本性作用。
因此,新時代義務教育的目標,應是在全國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全覆蓋并鞏固其成果的基礎上,邁上優質均衡,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設條件。
所謂優質均衡,就是與基本均衡相比,要有“七個更”。即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更加優越,達到現代化辦學標準;義務教育的師資數量和質量更加充足和優秀,生師比、學歷層次等指標達到世界較為先進的水平;縣域內義務教育資源的配備更加均衡合理,校際差異基本消除;學生接受優質義務教育的機會更加均等,“擇校”現象基本消失;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水平更加令人民滿意,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的經費等更有保障,生均公用經費達到世界較高水平;管辦督分離的教育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義務教育邁上優質均衡,是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應有的目標之一,是直接關系到我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性、先導性、根本性的工作,也應成為我國新時代義務教育的標志。
義務教育如何實現優質均衡?一要進一步全方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尤其是要構建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持續增長的機制,確保我國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在2035年之前逐漸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二要抓緊研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標準和考評辦法,為已經全省域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省份樹立新的目標要求,形成工作導向。三要高度重視縣域義務教育的超前謀劃和學校的科學布局,并加大省級和設區市級統籌的力度。四要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師資補充的質量和在職教師培訓的水平,整體提升師資隊伍質量。五要繼續加大教育督導的力度,將履行教育職責列入對省、市、縣三級政府和相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在已有對縣級政府教育專項督導評估的基礎上,開展對省、設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綜合督導考評,一級抓一級,層層督導考評,并加大教育職責在各級政府考核體系中的比例分量。
優先發展教育,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義務教育 教育 均衡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