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為生民立命 為社稷立心
十二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書寫民生答卷紀實
“在弱勢群體權益維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等重點領域積極調研。”
2013年12月19日,在十二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相聚一堂,為本屆專委會預設試題時,幾乎異口同聲,一錘定音。
“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民生關切和法治建設為主線,深入調研,廣泛協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力量!”
2017年11月30日,在全國政協地方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工作座談會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孟學農的號召,久久回蕩。
時至今日,那鏗鏘有力的定錘之音猶在耳畔縈繞,令人感懷心動。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五年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情牽社稷、心系民生,夙興夜寐、舟車楫馬,涉及經濟、衛生、海洋、法制多個領域,目的只有一個:為民建言,為國籌謀。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五年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正在書寫的這份民生答卷里,浸透著委員們濃濃的民生情懷,鐫刻著專委會堅毅有恒的履職足跡。
就業是民生之本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經濟新常態下,失業多、就業難的言論一度充斥研究市場,喧囂的社會輿論給國家繼續推動各項改革帶來巨大壓力。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十三五”期間就業“總量壓力不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新穎觀點,一掃之前研究分析市場哀鴻一片的悲觀情緒。
“就業形勢判斷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就業形勢太嚴峻,很多改革措施就不能出臺;反之,就應該大膽改革。”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準確的數據,科學的結論為委員建言提供了精準的靶向。“經濟結構調整,無論是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還是節能減排,都將不可避免地帶來結構性失業的陣痛。”2015年,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在調研報告中提出:要重視大齡求職人員、殘疾人、長期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的就業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全面促進重點地區、重點群體就業。
時間是檢驗結論真偽的試金石。2017年10月10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3年經濟增速為7.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到了2017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9%,但是登記失業降到了4%以下。
失業率在下降,但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以及去產能中出現的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碰頭”,形成對就業工作的巨大壓力將長期存在。對此,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始終處于高度關注、理性分析的狀態。
“構建相互銜接、運行有效、保障特困群眾的兜底制度”、“政府政策要托底”、“著力解決‘4050’群體就業難問題”……幾乎每一年的調研主題中,全國政協社法委都緊盯“就業”,委員提案和社情民意反映中,主旨強調的是民生思路。
2015年5月,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政協委員深入青海、山東19家企業調研后,向中央提交的報告中談到,應以“中國制造2025”倒逼教育體制改革,使之與勞動就業相銜接。
“建議國家整合分散于民政部、人社部以及軍隊等部門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職能和機構。”2017年10月,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在《關于促進退役士兵就業創業的建議》的建議被采納并寫進了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對弱勢群體的態度,即是社會的溫度
一個社會的溫度,取決于“底線”的刻度。
五年來,在全國政協社法委的推動下,相關部委的惠民政策加速出臺,民生領域“冰點”開始消融、“難點”開始破題、“底線”加緊筑牢,“保障網”更為堅實。
“3年前,我從工地上意外受傷,幾個月時間,醫藥費用了10萬元。”得益于建筑工人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曾在湖南湘雅博愛康復醫院住院治療的建筑工人康勝文如今不再愁眉不展,他對未來滿是憧憬。
康勝文的憧憬,源于全國政協社法委的關注。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的推動下,4000多萬建筑工人維權困境得以紓解,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引發關注,涉及8000多萬殘疾人群體生活出行的無障礙設施環境正在改善。
2013年10月,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在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呈報的《關于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報告》中,精準預判了未來趨勢,并提出“農村社區建設是擴大內需、拉動農村消費、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等建議,為中央農村政策提供了科學參考;
“要盡快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2015年1月,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向中央報送的《關于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的報告》中強烈呼吁后,國務院很快出臺了專門文件,全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自此,2000多萬殘疾人直接受益。
2016年5月,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題調研后,建議多措并舉推動解決“以藥養醫”問題,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制度。不久后,建議被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中吸收采納。
在涉及弱勢群體保障政策的法制、法規提案建議中,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工作文件中頻繁出現了一個關鍵詞“并軌”———從推進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到社會救助并軌,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從碎片化到一體化,進而夯實社會保障基礎。其中凝聚著社法委的智慧和心血,委員們無數個日夜奔波勞作。
“改革就要敢于打破固有的部門利益藩籬,充分回應百姓公平訴求。”2016年3月,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呂忠梅在調研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期間如是說。
以法治為公平正義固基
2017年12月6日,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舉辦的座談會上,民政部社會管理局負責人告訴全國政協委員王名:截至目前,全國社會組織總數達75萬個,每年受益人群多達1000萬人次。聽到此,王名與其他政協委員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們多年的不懈追求終于有了階段性成果。
“良法的實施最后還是要落實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如果不能為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培育土壤,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法律就失去意義。”呂忠梅說。
2014年,全國政協社法委圍繞“《安全生產法》的修訂”組織多次專題調研后,提出把“以人為本”理念和“安全發展”戰略寫入《安全生產法》。在之后的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提出的80多條意見和建議,有17條在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中得到體現。
為民生福祉立良法———全國政協社法委的這一態度,不僅僅體現在安全生產法的修訂中。
2016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曉峰率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調研組,圍繞我國土壤污染問題赴江西、湖南兩省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發現,江西、湖南兩省土壤污染類型多樣、成因復雜、防治難度大,一些地區重金屬污染歷史遺留問題積重難返,對農業生產、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隨著污染累積效應逐漸顯現,環境風險還將持續加大。
社法委基于“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地資源利用”專題調研的調研成果,向全國人大環資委反饋了對《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全國人大環資委專門致函全國政協辦公廳,說明調研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建議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中基本予以采納。
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到《快遞條例》的制定,再到《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慈善法》的誕生,涉及社會法治、公共服務每一部法律出臺、條文變動的背后,都含著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識民情、助民生的一腔熱血。
全國政協社法委報告顯示,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五年內組織專題調研考察48項;對98份法律法規草案和重要文件征求意見稿提出修改意見;形成調研考察報告23篇,其中多次報告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五年來,全國政協社法委4次立法協商雙周協商座談會的協商成果,都在全國人大審議法律草案時得到充分考慮和吸納。這些彰顯民生和法治特色的諍言,透出為民立命的信仰,如同寒冬里的陽光,溫暖著百姓的生活。
未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將繼續把民生改善放在履職工作的首位、貫穿始終,為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更強的幸福感而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全國政協 法制 民生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