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襄陽版畫的“時代印記”
3位畫家,一位年近古稀,一位即將步入花甲,另一位也快步入不惑之年。作品展上,3位畫家的48幅作品,不僅展示了我市老中青三代版畫家不同的創作風格,也體現了時代的變化。
此次展出的48幅版畫,既有創作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也有展前數月才完成的作品。由于畫作完成的時間跨度很大,觀展時,觀眾仿佛走進時光隧道。
在作品開展前,蘇一民、王漢洲、侯文勇3位畫家曾聚在一起,為此次作品展定主題。3人年齡差距大、畫作完成時間跨度大,王漢洲提議將主題定為“時代印記”。
據介紹,我國版畫的歷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我國現存的最早版畫,是“咸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顯示,該畫作于公元868年。宋元時期的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時的版畫在經卷中已出現山水景物圖形。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版畫創作除宗教版畫外,欣賞性版畫開始興起。我國傳統版畫大多為復制版畫,繪畫題材多為滿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創作性不強,而現代版畫是創作性版畫。
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倡導新興木刻,現代版畫的歷史由此展開。
與傳統版畫制作手法不同,新興版畫比傳統版畫的工藝更為豐富。伴隨時代發展,新興版畫在藝術功能與現實意義上與傳統版畫有了本質區別,版畫不僅是中國革命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市有過一段版畫創作的高潮。郭玉合、嚴永淵等創作了許多貼近生活的版畫作品。
郭玉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襄陽市群藝館原副館長。
由于版畫的特點符合當時的創作氣氛,很快吸引了蘇一民、賀國慶等畫家一同潛心創作。隨后,我市成立了漢水版畫會,由郭玉合擔任會長。
經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版畫創作高潮,近些年我市的版畫創作變得青黃不接,其根本原因在于版畫的創作周期長,且制作環節復雜,勞動量大,同時繪畫的尺幅也會受到版面的影響。
王漢洲介紹,按照使用材料的不同,版畫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鋅版畫、瓷版畫、紙版畫、絲網版畫、石膏版畫8個類別;按照顏色,分為黑白版畫、套色版畫等;按照制作方法,分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綜合版和電腦版等類型。
與其他繪畫形式相比,版畫創作比較辛苦。以木刻版畫為例,創作時首先要將木板用砂紙磨至表面平整,再用木刻刀一刀刀刻出圖形,最后上色印于紙上。小幅的木刻版畫僅用幾天便可完成,大篇幅的木刻版畫往往都要刻上幾個月才能完成,這對版畫家的毅力和體力都是嚴峻的考驗。
在現階段,國畫、油畫等畫種興盛發展的同時,受客觀因素影響,版畫的創作已不如從前,版畫專業課也僅在中國八大美院等少數院校開設。雖然版畫創作已沒有上世紀七十年代時的火熱,但我市依然有一批畫家在堅持版畫創作,如王漢洲、侯文勇等。
漢水版畫會從第一任會長郭玉合、第二任會長汪耀海到第三任會長蘇一民,如今侯文勇成為了第四任會長。
據介紹,蘇一民、王漢洲和侯文勇舉辦“時代印記”版畫作品展的初衷是讓市民在欣賞版畫藝術的同時,也將這個有些邊緣化的畫種更多地介紹出去,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薪火相傳。
編輯:楊嵐
關鍵詞:版畫 創作 作品 襄陽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