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曹操高陵曾遭有計劃"毀陵" 專家推測或曹丕主導
原標題:曹操高陵曾遭有計劃“毀陵”
考古人員在河南安陽曹操高陵考古現場清理(2010年6月12日攝)。新華社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公布的一項考古成果證實,河南安陽曹操高陵是一處內有垣墻、外有壕溝、地面上建有神道和陵寢建筑的高規格陵園,但在后世遭到“毀陵”,陵園內所有地上建筑被有計劃“拆除”。
曹丕可能主導“毀陵”行動
考古隊領隊周立剛博士介紹說,高陵陵園呈現一種特殊現象:包括陵園垣墻在內的所有地上建筑都只剩基礎以下部分,但基槽和柱礎表面都比較平整,出土遺物極少,幾乎無建筑廢棄物堆積。此外,柱洞中的基礎石和柱子全部被取走,柱洞邊緣留下取柱時挖下的橢圓形的坑。
“考古發現的漢代陵園如杜陵、永城西漢梁王陵寢等,都有大量建筑廢棄堆積,相比之下,高陵陵園顯得特殊。”周立剛說,“我們推測,高陵陵園的特殊現象反映了它并非自然廢棄或者報復性毀棄,可能與曹操長子魏文帝曹丕為貫徹曹操‘薄葬’制度而進行的‘毀陵’活動有關。”
《晉書·禮志中》記載,曹丕稱帝后于黃初三年下詔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毀壞”,目的是“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周立剛分析,出于對父親的尊重,曹丕不大可能在“毀陵”之后留下大片殘垣斷壁,應當會進行清理活動。同時,陵園壕溝內填土大部分也是經過仔細夯打,尤其是北部及東部壕溝十分明顯,顯然不是自然廢棄形成的堆積,與曹丕主導的這種性質比較特殊的“毀陵”行為也是吻合的。
新的發現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認為,陵園建筑的發現與曹操“薄葬”思想并不矛盾,“薄葬”不等于沒有祭祀性陵寢建筑,但“毀陵”者是否為曹丕,目前考古還很難給出定論。
陵園沒有按照帝王規格修建
為配合曹操高陵保護展示工程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對陵園及建筑遺跡進行了發掘,全面揭露出高陵陵園的主要結構:內有垣墻外有壕溝、地面上建有神道和上千平方米的陵寢建筑。
發掘顯示,高陵陵園由壕溝、垣墻、神道、東部和南部陵寢建筑等5個部分組成。陵園壕溝南北跨度93.4米,東西殘長70米,基槽寬度都在3米左右,陵園整體規模不大。
“這種規模明顯小于洛陽東漢帝陵陵園,說明高陵陵園顯然不是按照帝王規格修建的。”周立剛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發現并認定的東漢諸侯王墓葬都未發現陵園,相比之下,高陵陵園建筑比較特殊,這可能與曹操的特殊地位有關。”
陵園東北部又發現大型墓葬
此次考古還解決了一些令考古人糾結多年的問題。曹操墓發現之時,與之相距數十米處發現1號墓。是誰葬在了曹操身邊,曾引起世人無盡猜想。此次考古證實,1號墓年代早于高陵陵園,與曹操墓并非同一時期墓葬。
陵園東北部存在的大片夯土的性質也一直未能得到確認。本次發掘與勘探查明,這是一個長33米、寬7米的大型墓葬,但其年代較晚,與陵園沒有直接關系。“新發現的東北部大墓與高陵陵墓主體規格相近,但是否曹操的家族墓葬還不得而知。”周立剛說。據新華社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曹操高陵 有計劃"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