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減負之戰再下一城 給“競賽熱”全面降溫
北京市海淀區初二學生李銘銘沒有上課外培訓班,但他媽媽告訴記者,他的擔子依然不輕。在李銘銘的作業通知單上,有一項“堅毅好少年”征文大賽,寒假前,還有一項法制知識競賽,上個學期,還有某媒體組織的英語風采大賽,獲獎選手可去美國游學。
“這樣的競賽太多了,盡管參加的同學不多,但是也分散精力。有的競賽項目還放在寒假作業里,進一步加大了寒假作業的負擔,讓孩子無暇休息。”銘銘媽媽說。
任務多、負擔重,培訓班、各種競賽考試應接不暇,由于希望孩子在寬松環境下生活,李銘銘家人選擇不給孩子上各種輔導班,但是“神經依舊繃得緊緊的,這些額外的負擔什么時候才能消解?”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為減負工作再下一城。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銀付告訴記者,“加上這個公告,教育部連續印發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等,就是打組合拳,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為學生和家長減負。”
學生的課外負擔有多重?
“有的孩子,還沒上小學,就拿了一摞證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盡管這些證書有的根本不具備評價功能,但是在一些課外培訓班的包裝下,家長們覺得‘多考一個就多些優勢’。”
北京市石景山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告訴記者,“這個文件來得太及時了,組合發力,精準出擊。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到了該管管的時候了。”
這位校長說,一些培訓機構進行奧數輔導和競賽,一些學校“認競賽成績”,通過競賽進行“點招”,“哪怕是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之后,這種現象也并沒有完全杜絕。一些初中從小學五年級就認準了‘好苗子’,每年都會選這么一批,在有的小學實驗班,五年級就提前走的孩子不在少數。《公告》開宗明義地指出,‘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結果只能視為榮譽,不能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正是看準了這種現象的存在,直擊痛點,給學生和家長減負。”
記者在網絡上隨手搜索作文競賽,林林總總有十幾種之多,而各種其他學科、單項的競賽活動更是不勝枚舉,銘銘媽媽說,他們每個學期都收到很多類似通知,“上課外班的家長收到的更多,家長們很難分辨其中的含金量。”
銘銘媽媽告訴記者,孩子負擔重的主要原因是“超標”。“課外班是一個重要的超標因素,其特點是超前學,如把小學六年級的內容放在五年級課外學,把初中內容放到小學教。這是來自課外的,課內也存在超標現象,家庭作業、測驗、考試的難度大,超出課堂教學水平。”
銘銘媽媽向記者說起家長們私下的吐槽。“教的不考,考的不教”。“老師們上課講解的內容都是基礎的,但是選擇的家庭作業練習冊卻是難度拔高的,測驗或者考試的內容也有所謂‘附加題’,孩子們課堂上沒弄明白知識點,回家做的作業卻‘彎彎繞’。孩子們做不出來就上網查資料,不會的題型網上都有答案,孩子們說,這叫‘度娘’。但是這樣總是‘度娘’,能學到真本事嗎?”銘銘媽媽很憂慮。
正是由于學習難度和考試難度的兩相不對等,課外班及其所發的證書在一些家長眼中變得有意義。銘銘媽媽感覺,孩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顯得連滾帶爬,囫圇吞棗。
現在,這些文件連出“組合拳”,讓家長們看到改變的希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競賽 家長 減負 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