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讓自貿“試驗田”釋放更多紅利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繼經濟特區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又一大膽探索。設立自貿試驗區旨在營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內外資的投資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商業環境,它們承擔著制度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擴大開放的歷史使命。
資料圖
從1個到4個再到11個,中國自貿試驗區的面積從28.78平方公里擴展到1300多平方公里;先試先行的創新理念和舉措也從東部沿海深入西北內陸和東北地區。自貿試驗區成為吸引全球眼球的經濟概念,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名片”。
當前,中國面臨著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歷史任務。在開放走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過程中,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可以將各領域“試得好、看得準、風險可控”的創新成果推向全國,讓“試驗田”的紅利持續釋放。
善于總結,勤于推廣,是自貿試驗區的傳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試行一周年后,有關部門總結形成34項試點經驗,這些經驗以國務院文件的形式印發全國,也形成了自貿試驗區經驗的第一批復制推廣。此后,陸續有不少經驗總結來自自貿試驗區的實踐,例如自貿試驗區超過90%的外商投資企業通過簡易備案程序實現注冊設立;貨物進出口通關效率平均提高40%;事中事后監管方式創新,聯合監管網絡建立等。
當然,試點經驗是否值得在全國推廣不是想當然,還要綜合分析效果好不好,市場主體怎么看,是否具備可行性,風險是否可控等。
應該說,從最初的設計規劃,到今天不斷出現的創新成果案例來看,自貿試驗區可以復制、推廣的經驗有不少。例如,遼寧重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河南打造國際交通物流通道;湖北促進中部地區與長江經濟帶戰略對接和產業升級;陜西創新現代農業交流合作機制……這些自貿試驗區試點各具特色,針對性強。于個別區域來說,有學習借鑒意義;對于全國而言,也有助于將開放推至更高層次、更廣領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一點上,要讓自貿試驗區釋放更多紅利,成為開放助推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試驗區 試驗田 釋放 紅利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