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暢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機遇倍增 人生精彩
暢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機遇倍增 人生精彩(直通博鰲)
本報記者 趙成 裴廣江 暨佩娟 管克江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發(fā)表重要主旨演講,鄭重宣示了新時代開啟中國同世界交融發(fā)展新畫卷的堅定信念和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
開幕式結束后,3位在現(xiàn)場聆聽習近平主席演講的與會嘉賓,用親身經歷向記者講述了改革開放怎樣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中國總是出乎我的意料,卻從未令我失望
我可以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40年來,中國總是出乎我的意料,卻從未令我失望。這是我一直喜歡中國的主要原因。
早在1971年,我去了香港和澳門,通過望遠鏡觀察中國內地。那一刻,我便下定決心要前往當時西方人眼中的“神秘土地”。1976年,我有幸第一次到訪中國內地,從哈爾濱到上海,縱跨北南。此后,我訪華頻率越來越高。如今,我每年會來中國六七次。
回憶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生活條件沒有現(xiàn)在這么好,但令我驚喜的是,中國年輕人都非常熱情好客、充滿活力,他們還主動邀請我一起打乒乓球。當時我就在想,這些年輕人長大以后肯定非常棒,這個國家的未來在他們的手中。
我看到了中國發(fā)展順利的一面,也親歷過困難中的中國,比如汶川地震。然而,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正是中國人在困難時刻所展現(xiàn)出的勇氣。
中國領導人有著開闊的眼界,愿意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加強交流合作,共享發(fā)展機遇。如今,中國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增長、促進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當今世界,“改革開放”已經成為每一個國家的共識:無論是中國、法國,還是其他國家,盡管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都需要改革開放。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這是因為世界正在發(fā)生變化,每個國家都需要推進改革以應對這種變化。然而孤立的改革不會取得成功,我們需要國際合作。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展現(xiàn)了大國擔當。像“一帶一路”這樣的大型國際合作項目,正是各國進行改革都迫切需要的。
10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發(fā)出的信息非常重要:“一帶一路”建設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見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就一定能增進合作、化解分歧。確實,有些西方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心存疑慮。那是因為中國并沒有復制西方模式,而是去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的發(fā)展方式,一種更加包容的發(fā)展方式。這種心存疑慮的心態(tài)就像美國的可口可樂剛進入法國時,法國人感到恐慌——法國人愛喝紅酒,所以問為什么要喝可樂。但后來,越來越多來自各地的產品出現(xiàn)了,大家增加了了解,看清了事實,就不會再有恐慌。
本報記者 孟祥麟攝
(講述人:法國前總理拉法蘭)
中國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78年,從那之后便常來常往。有時上個月來過,這個月又來,如今已經有100多次了。可以說,我見證了中國40年改革開放。
1978年我還在香港學習,那一年我坐火車去了廣州,還去了上海、濟南、揚州和北京。當時北京的汽車不多,街上甚至還有馬和其他牲畜拉車,人們就這樣把食品從鄉(xiāng)下運到城里賣。那時也沒有高層建筑,北京最高的建筑就是北京飯店。但當時廣州的火車列車狀況不錯,說明中國的基礎設施在那時已經有一定基礎。當然,我最近坐過兩次北京到上海的高鐵,與1978年時的經歷完全不一樣,今非昔比。
我記得改革開放之初,在北京幾乎很少看到新鮮水果和蔬菜,看到最多的是白菜,肉和蛋類供應也有限。當時中國內部的食品分配渠道也不多,到了冬天,北京人喜歡貯存很多白菜。回望40年變遷,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的兩個孩子也都來過中國。我的女兒在北京學習生活過10個月,還去上海度暑假,他們都很喜歡中國。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宣布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舉措,包括金融行業(yè)和汽車制造業(yè)的進一步開放。我認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舉措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中國致力于支持世界貿易體系,希望通過促進世界貿易和經濟一體化讓各方獲益。我認為中國比一些其他大國更能認清國際形勢。
(講述人: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羅迪)
中國富強,講出的道理更受重視
1986年,正在就讀比較經濟學專業(yè)研究生的我第一次出國,受邀赴美國一所大學參加夏季培訓班。那時候,身上帶了30美元。看到那里干凈平坦的公路、寬敞明亮的機場,商店里豐富的物品,感覺我們經濟實力明顯落后。如今,出國訪問成了生活日常。中美兩國民眾的生活水準日益接近。
現(xiàn)在我每周總會收到外國政府、智庫、大學發(fā)來的很多學術活動邀請,無奈精力有限,只能回郵件婉拒。這種現(xiàn)象背后,是隨著改革開放日益強大的祖國。全球治理、大宗商品價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氣候變化……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在討論這些問題時,怎么可能繞開中國呢?外國朋友們都想聽到中國的聲音,了解中國學者的看法。
我同時擔任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的顧問小組成員。每次開會,來自東盟和中日韓13個國家的學者都會輪流介紹本國的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其他國家學者每每必論中國經濟對他們本國經濟的影響。
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其他兩家中國智庫,聯(lián)合舉辦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重要配套會議之一——二十國集團智庫會議。當時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發(fā)言后對我說:“在此之前,別說中國智庫了,還從沒有智庫來世貿組織總部開過研討會。”
日益富強起來,我們講的道理,別人才愿意聽,才會真正重視。
10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彰顯了中國持續(xù)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于中國而言,要取得更高質量的發(fā)展,也需要更加全面的開放。
(講述人: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
本期統(tǒng)籌:吳綺敏 管克江
版式設計:蔡華偉 張芳曼
編輯:曾珂
關鍵詞:暢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