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汪家村的“三臺大戲”

2018年04月16日 15:24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成都4月16日電題:汪家村的“三臺大戲”

新華社記者任硌、葉含勇、李倩薇

4月的川西平原,黃燦燦的油菜花已不見蹤影,油菜桿被沉甸甸的油菜籽壓彎了腰;座座“林盤”邊上,一壟壟青蒜、紅苕、番茄競相生長,蔬菜大棚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

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汪家村的一排大棚里,歐慶宇不時躬身翻看土壤,觀察火龍果、葡萄的長勢。今年45歲的歐慶宇大學學習的是植物保護專業,“我這輩子就喜歡跟土壤打交道”。歐慶宇的微信名叫“情懷農夫”,說起現代農業總是情緒高漲。

歐慶宇2009年創辦了農業服務公司,專注土壤改良、植物營養研究和農技服務。2014年,他看中新繁的自然條件,在汪家村等地流轉土地230余畝,建設現代農業示范農場,開展優良品種示范種植,累計已投資1500余萬元。

“白玉苦瓜”是新繁傳統名優農產品,歐慶宇發揮專長,總結出優質高產標準化栽培管理方案,為周邊種植苦瓜的農戶提供技術咨詢,并注冊了“歐鮮生”商標,把“白玉苦瓜”等當地優質農產品送進了周邊城市的市場。

在汪家村,像歐慶宇這樣傾心現代農業的“情懷農夫”還不少,但傳統種植業仍是這個平原村的收入擔當。

“汪家村有種菜的傳統,全村2600多畝土地中每年有600至800畝土地輪種蔬菜,農民人均純收入2.6萬元左右,收入水平在新都區都算高的。”汪家村黨支部書記鐘秉志說。

64歲的劉家祥就是這樣的種菜“老把式”,他說:“我現在每年輪種水稻和蔬菜,年收入四五萬元,娃娃都安頓好了,就老兩口在家,日子過得還算安逸。”

劉家祥的生活確實安逸。他居住的曾家院子是一座典型的川西“林盤”,36戶人家的房子被大片竹樹環繞,曲徑通幽,四周阡陌縱橫,溪水潺潺。

當地干部介紹,“林盤”是成都平原特有的農村居住形態,農家院落與周邊喬木、竹林、河流、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是古蜀農耕文明的產物,延續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

劉家祥告訴記者,政府2015年對曾家院子進行了修復,土路變成了公路,旱廁變成了沖洗式,以前喝井水,現在用上了自來水,天然氣管道也接進了林盤。“我現在每天早上起來都要清掃竹林,這么好的環境,不忍心它變臟。”

在曾家院子旁邊,是汪家村新建的村民活動中心。“新村民”李彪已經把這里作為他創業創新的根據地,辦公室墻上掛著汪家村60多個林盤修復的效果圖。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特別是成都市把“實施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列入2018年全市的十大工程后,學設計出身、已有一定資金積累的李彪覺得打造美麗鄉村的圓夢時刻到了。他不斷與鄉村干部們碰撞思想,探索通過林盤修復實現鄉村振興的路徑。

新繁鎮黨委書記鐘毅說,汪家村正在唱“三臺大戲”:傳統的種植業是開場大戲,是劉家祥們維持基本生活的物質保障;“情懷農夫”們專注的現代農業是中場大戲,相對于傳統農業來說,是錦上添花,更是引領示范;在修復保護林盤時植入現代產業功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川西林盤是壓軸大戲,農民的基本利益有了保障,鄉村振興也就有了依托。

在汪家村的另一個林盤石家院子,居住著28戶人家,林盤修復保護工作已經啟動。農民以宅基地使用權等入股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由村資產管理公司簽約社會資本,對農民的老舊院落修復、利用,發展民宿、私房菜等庭院經濟業態。“農民住得好了,還能就近務工,政府、社會資本、農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李彪說。

對林盤的這種保護修復模式,住在石家院子里的黃太文一開始還有所顧慮,經過干部們反復講解,黃太文不但自己接受了這種思路,還主動去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經營好不好,房子始終都是你的,土地使用權也是你的,怕啥子?”

據了解,成都市計劃至2022年完成1000個川西林盤的保護修復。鐘毅對此充滿信心:“這將是鄉村振興的壓軸大戲,我們正在‘釘釘子’抓落實,全力推進林盤保護和利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汪家村 三臺大戲 現代農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