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老年人“占領”北京KTV日場 背著酒瓶涼菜“唱K”
老歌手“占領”日場KTV
“我們喜歡革命歌曲”,今年58歲的田華女士說,“但我們也會唱新歌、流行的歌,比如《甜蜜蜜》。”
每周一個或者兩個下午,田華、趙曉藝等幾位年紀相仿的老朋友,都會相約來到豐臺區的一家KTV唱歌。用田華的話說,“此時的KTV,是我們老年人的天下。”
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北京很多KTV的白天時段,都已被老年人“占領”。逛完早市,幾十塊錢唱上半天甚至一整天,自帶飲料水果,傍晚接孫子回家吃飯。對于經營越來越艱難的KTV來說,雖然從這個消費群體身上賺不到什么錢,卻也賺到了一些人氣。
背著酒瓶涼菜“唱K”
下午1點多,白色的花冠轎車徐徐停在路邊,62歲的趙曉藝女士將車停放入位。算上趙曉藝自己,車上一共六個人,包括兩對夫婦和兩位女士。“超載了,我們唱歌訂的包間,坐六個人正合適。一般都是我開車,除了來這里活動,我從不超載。”面對記者,趙女士略顯尷尬。
這四家六口人,其中三家都有車,但“都讓孩子開著呢,孩子搖不上號”。說話間幾個人走進了KTV大廳。“趙大姐來啦”,前臺服務員姑娘熱情地和一行人打招呼。
“先唱《把根留住》。”剛進包間,老張就搶著說。一位女士熟練地坐在點歌機前,“那我把《小白楊》、《東方之珠》都點上了啊。”音樂響起,老張舉著話筒先唱起來,而趙曉藝則打開挎包,從里面拿出了幾個塑料袋。這是來之前兩口子逛熟食店買來的夫妻肺片、紅油肚絲和自家制作的老虎菜。一次性筷子更是帶了一大把。
另一位女士從包里掏出了三大瓶啤酒和紙杯,倒上一杯先遞給老張。老張一手拿著話筒,一手拿著酒杯,表情陶醉。“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四位不喝酒的女士,兩個人帶了礦泉水,另外兩位掏出了保溫杯。
“KTV里面酒水貴,啤酒一小提好幾十塊。”提起自帶酒水,老張解釋道,但更重要的是,“那個啤酒太淡了,我們都不愛喝。”
半個小時后,慢慢進入狀態的老李拿起話筒,連唱了《同一首歌》和《打靶歸來》。別看靦腆,但老李唱歌聲音洪亮五音準確,聽得大家一起夸贊。直到第二首歌尾聲落下,老李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將話筒遞回到了老張手里。“麥霸”老張幾乎每首歌他都會,甭管誰“主唱”,他都跟著摻和著唱一段。
《魯冰花》的伴奏聲響起,趙曉藝走到老李面前,“咱倆跳一段兒吧。”另一位女士笑嘻嘻地打趣,“你不跟你們家老張跳啊?”趙曉藝回答,“我們家老張是個舞盲。可是人家老李當年在工廠的時候,跳舞就很有名啦。”說罷兩人拉起手,在茶桌與顯示屏之間狹窄的地方,跟著節奏跳起交誼舞來。田華連忙舉起手機拍照。
“不行,倆支架,不能再跳了。”一曲跳罷,老李落座,用老李妻子田華的話說,平時不愛動彈的老李出來跟著老兄弟姐妹一起到KTV,已經是他參與的最“劇烈”的活動了。“借著這機會讓他多動動,跟我們一起鍛煉身體。”
唱幾十年還沒唱膩
三個小時的歡樂時光很快就過去了。臨走一結賬,一共80多元。“今天該我請。”趙曉藝交了錢,前臺的服務員姑娘向她告別,“下禮拜接著來啊,您提前打個電話,我給您留房。”
趙曉藝和老張這對夫婦,愛唱歌在街坊中還挺有名。當初大家都是永定門外一家工廠的工人,住在廠宿舍的小樓里,早早下海的老張最先買了錄像機、卡拉OK機,使用的音箱恰好就是工廠自產的。別看每家的屋子不過十三四平方米,熱情的兩口子經常叫鄰居一起來家里唱歌,田華夫婦便是其中之一。
KTV剛剛興起的時候,工廠已經處于停工的邊緣,老張和一些街坊都“下海”了。“旁邊KTV的大包間,一晚上好幾百塊,我們七八家子湊十來人一起來,平均每人還得花上幾十塊。”后來宿舍樓拆遷、回遷,家家住上了兩居室,但卻不愿意在家里唱歌了,因為KTV價格逐漸便宜下來,尤其是非高峰時段。“在家里唱太鬧騰,出來唱也花不了多少錢。”
這一唱,又是十多年過去了。算下來,即便加上自帶的酒水和小菜,每人每次的花費超不過三四十塊。“有些人唱膩了,現在不積極參加活動了。但我們幾個還是喜歡唱,有時候也會拉著各自的親戚朋友一起來。甭管認識不認識,一起唱唱歌跳跳舞都很放松。”趙曉藝說。
有時候大家還會一起打麻將。不過,“牌可以不打,但歌不能不唱。”到了這個歲數,幾乎家家都抱上了孫子,只有田華每天在社區上半天班,“再干兩年就不干了,到時候天天來唱歌。”
老人占了KTV三分之二的包間
位于大望路、勁松的兩家“薩克賽斯”KTV的經理黃衛華,不久前剛把KTV的一部分面積騰出來,做成了一個交誼舞廳。讓他這樣做的原因,恰恰是為吸引中老年顧客。盡管“他們的消費能力不算強,但是他們能帶來更多人氣”。
有些中老年人在舞廳跳一兩個小時后,便一起開個包房唱到傍晚。“這樣玩半天,每個人也就花費幾十塊。”
黃衛華在KTV行業已經打拼了二十多年,從服務員做到主管、經理,2003年在勁松開了第一家自己的店。“那個時候顧客主要是年輕人,即便有老人來,也是參加家庭聚會,幾乎沒見過什么老年人彼此相約來唱歌的。”
在2006年前后,KTV迎來了黃金時期,每天不愁包房會空著。然而接下來生意逐漸變差,很多KTV采取分時段打折等促銷方式。至2010年,開始出現了大量中老年人相約來唱歌的場景。
現在老年人已經是最常見的客人,“每天上午下午打折力度最大的時段,三分之二的客人都是老年人,剩下三分之一是學生。”有的老人甚至每天都來。“這種情況,在全市的KTV都存在,只有極個別很高檔的KTV例外。”
記者打電話詢問了豐臺區的幾家KTV,情況也都類似。“年輕人玩膩了嘛。我們這兒條件不算特別好,但是價格便宜,主要就是滿足老年顧客。”位于右安門外的一家KTV工作人員說。
有時候早上便會有中老年人來排隊等待價格便宜的中小包房,黃衛華說,“他們逛完早市還拎著菜籃子呢,就一起來唱歌啦。”下午時段到了KTV提供晚飯的時候,房費會略微上浮,“他們不會在這兒吃飯,不僅是算計,也是因為要接送孫輩放學。”
從他們身上掙不到錢
隨著房租、人力成本上漲和打折促銷的增多,這幾年KTV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年輕人喜歡網游、手游,來的也比之前少了。”現在能談“利潤”的項目,主要是傍晚時分的年輕人以及家庭聚會。
在與部分老年顧客交流中,黃衛華了解到,其實現在一些“唱K”的老人早在KTV興起之初,便是主力消費群體。“他們當年到包房里,整打喝啤酒,大吃果盤,花錢并不在乎;但現在,他們即便有錢,也過了能吃能喝的年紀。”另外一部分則是不愿多花錢的中老年人,因為幾塊錢與服務員“掰扯半天”的事情時有發生。談到他們的消費特點,黃衛華經理苦笑著,“從他們身上賺不到錢,甚至可能還要賠一點兒錢。”
KTV免費提供開水,一些老年顧客就帶著茶杯、涼菜、水果,有些還偷偷摸摸往里帶酒。他們不好意思向服務員要酒杯,因此自帶紙杯。“對于KTV來說,酒水的收入其實占到了大半。顧客知道這樣做不合適,所以不會張揚,我們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啦,畢竟都是老人。”
黃衛華的父母在家幫忙照看孩子,之前他曾打算讓父母出去玩玩,給老兩口訂了去天津的火車票,并開車把父母送到了北京南站。然而當天晚上,老兩口就回來了,“老媽說住酒店太貴。我問他們,坐沒坐天津之眼?老媽回答,路過看了一眼,還得買票,算啦。”
黃衛華沒有責怪父母“摳門”,“老人的生活習慣就是這樣精打細算。誰家都有父母,所以在我這兒,我也愿意給他們提供個活動場所,哪怕搭上點兒成本呢。何況他們也為我們帶來了人氣。”
本報記者 張碩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ktv 唱歌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