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金融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4月12日—13日,2018全球治理高層政策論壇暨2018“一帶一路”金融投資論壇在廣州舉行。如何有效發揮金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可持續投資和綠色融資創造有利環境等話題,成為本屆論壇討論的熱點
聯合國副秘書長蓋圖在論壇間隙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構建多層次多種類金融服務體系
周小川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在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努力下,“一帶一路”金融領域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末,已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設立68家一級分支機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資銀行共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相關項目2600多個,累計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美元。同時,截至2017年末,共有來自21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55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
“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周期長、涉及幣種多樣等特點,因此,進行多元化金融體系的支持十分必要:首先是滿足投融資需求。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所做的測算,2016年至2020年,除中國外,亞太地區國家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每年約為5000億美元,但公共和私人部門所能提供的資金總額每年僅為2000億美元,兩者相差3000億美元,約占所涉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5%。按這一比例推算可知,“一帶一路”全部覆蓋區域中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每年將超過6000億美元。
其次是滿足統一貨幣結算的需求。隨著區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進程的推進,“一帶一路”參與各國將在能源、科技、服務等眾多領域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必然會刺激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跨境發展,也必然涉及多個國家、多個幣種、多種業務的跨境合作,因此需要更為有效、順暢的資金清算體系。
再次是滿足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中國金融機構帶來新市場、新客戶、新業務,亦對其金融服務支持提出了新要求。為了有效發揮金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要以市場化為原則發揮地緣、成本、規模、配套和政策支持等優勢,整合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資源。
構建和完善多層次、多種類的金融服務體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運用開發性金融,助力“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第二,推動商業銀行開展網絡化布局,為貿易和投資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第三,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以社區銀行、互聯網/電信支付為代表的普惠金融發展;第四,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這有助于有效動員當地儲蓄,降低換匯成本,減少匯率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等;第五,進一步推動股票和債券等資本市場發展,擴大股權、債券融資市場的聯通性,通過發行長期穩定的債券籌集穩定資金,包括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等,能夠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多樣和不同期限的金融服務。
(作者為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
中國倡議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
曼南·穆罕默德·阿卜杜勒
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就,但仍然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近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令人擔憂。如果貿易戰爆發,那么孟加拉國可能會成為遭受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孟加拉國在經濟發展上本來就面臨著不少困難,假若沒有國際貿易,沒有國際合作,那么孟加拉國將會陷入更大的困境。對像孟加拉國這樣的欠發達國家來說,建立公平正義的全球治理體系尤為重要。我們期盼有一個相對公平的全球治理體系能夠給這些還在生存和發展當中掙扎的國家帶來更多益處。
在本世紀前兩個10年里,國際社會已就促成新的全球治理體系達成了不少協議,采取了諸多舉措。我們看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國正在進一步推行普惠的發展理念,讓人類共享發展成果。在上世紀末后期,孟加拉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希望能夠借此搭上世界貿易發展的列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給我們這樣的國家帶來了新的希望,因此孟加拉國積極參與并成為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
當前,世界正面臨反全球化思潮的挑戰。假若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貿易組織的作用被削弱,那么我們能夠從國際貿易中獲得的好處也將受到影響。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及發達經濟體應該像中國一樣真正地推行公平正義的全球治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有機會走出困境,讓我們的人民能夠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求一絲幫助和希望。
孟加拉國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但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讓我們有機會實現利益的共享,我們看到中國和我們的利益是統一的,我們的發展實現了高度的契合。各國應該共同努力,抓住世界貿易組織、“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打贏這場反對全球化的戰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作者為孟加拉國財政部國務部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一帶一路 金融 建設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