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構建新時代的戰略哲學
塑造戰略價值:為戰略合作貢獻哲學智慧
推動戰略合作,贏得戰略認同,是新時代中國戰略實踐的必選項。但實現戰略合作并非易事。從人類社會戰略演進的歷史實踐看,戰略對抗、征服、遏制近乎常態,而戰略合作尤其是國際范圍內、長時間段的戰略合作則不多見。新時代中國倡導的戰略合作何以可能,需要從戰略哲學層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用戰略哲學的價值觀為新時代的戰略塑造魂魄。
戰略不是一些具體行為模式和行動方案的簡單組合,戰略方案背后矗立的是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造就不同的戰略選擇。習近平同志指出:“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這告訴世人,對于戰略和戰略之間的關系,人類社會應該有也可以有全新的理解。
拿經濟全球化來說,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可以造就不同的經濟全球化。為什么傳統西方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全球化越來越難以為繼,甚至連昔日的主導者、得利者都開始退縮收手?就是因為那種把世界分成中心與外圍、主宰與依附,進而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發展模式必然是飲鴆止渴、引火燒身。相反,如果經濟全球化能及時反映國際經濟發展格局新變化,不斷增強代表性和包容性,讓大國與小國、窮國與富國、不同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的發展更加平衡,各國及其人民就沒有理由反對。這也正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什么能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認同、支持和參與的原因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已成為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新樣態,以此為標識的一種全球范圍的戰略合作已然成型并不斷擴大。
這種戰略合作的價值觀,來自對時代特征的深刻把握。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以合作取代對抗成為人心所向。這種戰略合作的價值觀,也來自對中華文明智慧的深刻感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武止戈,止戈為武”,對這些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戰略合作提供了深厚底蘊。這種戰略合作的價值觀,還來自中國自覺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責任意識。樂于讓世界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的大國擔當,努力讓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天下情懷,是這種戰略合作的現實支撐。
新時代的戰略哲學不僅要致力于構建這樣的戰略價值觀,還要致力于構建支持這一價值觀的新世界觀,這就是已經越來越為世界所認同和接受的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理念的世界觀。當然,這樣一種世界觀將會造就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將對世界戰略的發展演化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其從理念構想到現實行動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是什么?應該如何在與其他世界觀的比較中形成競爭優勢?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和解答,需要經驗理性的洞察,更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
提升戰略能力:為戰略創新涵養哲學功夫
戰略創新是戰略實踐的最高層面,也是現代戰略發展最鮮明的特征。戰略構建要更加科學管用,戰略合作要更好實現,都需要不斷的戰略創新。研究新時代中國社會的戰略創新何以實現,需要什么樣的能力要求、外在條件,如何提升戰略能力、增強戰略本領,是戰略哲學功夫論的著力點。
培育戰略意識。戰略意識是孕育戰略的土壤,是催生戰略的內生動力。戰略意識不是抽象地講重視戰略,而是把對戰略的重視體現在敏銳的戰略洞察、清醒的戰略評估、理性的戰略預期、積極的戰略籌劃、果斷的戰略決策、務實的戰略安排、堅定的戰略實施等方面。戰略意識還體現在審時度勢、推進實踐時,自覺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善于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科學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方向,善于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培育戰略意識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一個在戰略實踐中不斷熏陶歷練的過程。
強化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戰略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其高下優劣直接決定戰略的高下優劣。戰略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思維,是對戰略辯證法的運用。其中,矛盾、變化是戰略思維最基本的思維基點,矛盾指向的是戰略主體,變化描述的是戰略過程。在戰略思維中把握住這兩個基點,才能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現象與本質的關系,既抓住重點又統籌兼顧,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既不忽略現象又能把握本質;正確處理得與失、利與弊、進與退、取與舍的關系,既看到得失、利弊、進退、取舍對立的一面而是非分明,又看到它們彼此間相互轉化而隨機應變;正確處理時間與空間、應然與實然、意圖與能力、目標與資源、朋友與對手的關系,既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違背客觀規律,又敢于突破、善于創新,不拘泥于陳規舊俗。
錘煉戰略定力。戰略定力也是一種戰略能力,主要表現為一種態度、一種意志、一種境界。它是對所做事情、所采取策略、所堅持信念、所追求目標的一種自信、堅定和從容。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正處于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利益關系錯綜復雜,不同戰略選擇之間的利益得失往往表現得似乎伯仲難分、各有千秋,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在這種情況下,守住戰略定力殊為不易卻又至關重要。古人云:“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國治理、大國外交、大國復興的戰略貴在穩定性、連續性,避免犯顛覆性錯誤。當然,保持戰略定力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更不意味著麻木不仁,而是要在變與不變、堅守與回應中把握好“度”。對這個“度”的拿捏取舍,顯示的是戰略哲學功夫的深淺,因而也是對戰略哲學功夫論的實踐檢驗。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戰略 哲學 構建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