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校違規招生,學生不該成為犧牲品
據媒體報道,近日,陜西寶雞某學院2015級高等護理專業學生反映,眼下馬上就要畢業,正是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學校卻告知他們發不了畢業證,導致不少學生就業和進修面臨問題,一共涉及5個班的314名學生。
對此,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當時是以統招大專名義招生的,后來聯合辦學出問題了,學校又給學生報了成人教育類大專考試,盡量減少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300多名學生的遭遇值得同情。這些學習了三年的學生們,卡在了畢業的關口,就好比被一棍子打回了原形,沮喪自不待言。但無論如何,聯合辦學出了問題,板子不能落到學生身上,與此相關的種種過失,也不該由學生們來買單。
根據學校方面的說法,學生拿不到畢業證是因為2015年國家政策變了,與該學院聯合辦學的河北一家院校不能繼續出具畢業證,而此時學生已經招了進來,學校當時也曾與其他地方的高職院校尋求合作,均無果,這才導致3年后這300多名學生無法畢業。
事實上,早在2015年6月初,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就聯合印發《關于2015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嚴禁公辦普通高校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招生,嚴肅查處違規辦學、虛假宣傳、欺詐招生及亂收費等侵害學生正當權益的問題。
而據該學院的說法,他們是在2015年12月才知道這一《實施意見》的,而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招進來了,學院只好另覓良策。這里出現的時間差令人不解,為什么國家部委叫停聯合辦學的文件走到陜西寶雞要花費半年時間?這中間,究竟是哪個部門耽擱了文件下行?如果明知國家有禁令而學校卻置若罔聞,先把孩子們招進來,造成尾大不掉的“既定事實”,則屬于典型的“兩頭騙”,情節極為惡劣。
退而言之,就算學校沒有拿到正式下發的文件,但作為民辦學校,對于國家政策的變化應該高度敏感,媒體早已廣泛報道的事情,學校怎么可能一點沒有察覺?
其實,對于民辦機構借聯合辦學名義違規招生的情況,教育部等部委的態度一直十分明確。早在2010年6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就下達通知,嚴禁普通高等學校借聯合辦學的名義,設立分校、校外辦學點或在低層次學歷教育學校舉辦高層次學歷教育。通知還要求各地按照有關規定,加快收縮成人高等學校舉辦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點和辦學規模,并嚴禁成人高校、廣播電視大學掛靠普通高校舉辦普通高等學歷教育。
遺憾的是,一些地方、個別辦學機構并沒有把這些禁令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夸大宣傳,把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們招進來,直至陷入一個難以解開的死扣。這其中,由此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是一方面,而一些地方主管部門的疏于監管,甚至無序縱容,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從此事來看,政策早已出臺,規定也十分具體,那面對該學院顯然的違規行為,陜西寶雞方面為何遲遲沒有行動?
違規的聯合辦學已經走進了死胡同,有關方面不應一味推脫責任,也不能心存僥幸,期待“車到山前必有路”,那種試圖拿學生們的前途來綁架政策的做法,無疑是魯莽的,也不可能得逞。鑒于辦學的連續性,此事必須要有一個切割,這不僅是為了規范辦學秩序,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
當然,切割并不意味著314名學生就該被當做犧牲品,有關方面應該積極作為,妥為善后,給學生們一條出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生 辦學 招生 學校 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