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絡亞文化的“破壁之旅”
二次元文化、粉絲文化、網絡文學……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亞文化逐漸進入了主流文化視野,并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詞匯的跨界流行正在打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次元之壁”。 網絡時代是語詞“核爆”的時代,欣欣向榮的網絡亞文化空間,不斷憑借自己的文化基因、創造力與想象力創生出嶄新的詞匯、語法與文化,這其中的一部分方生方滅,短暫流行后便被人們永久遺忘,另一些則以強大的生命力成功跨越圈子壁壘,甚至進入主流話語空間,在當代漢語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比如起源于動漫愛好者中的詞語“萌”“腦洞”等已經在全社會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來自粉絲文化的“打call”一詞則因 2017年國慶節以來“我為祖國打call”的句式而迅速傳播,又比如“高富帥”“白富美”“逆襲”“女神”“搬磚”等概念本身都產生于百度李毅大帝吧這一網絡亞文化空間,現在則廣為人知,進入普通百姓的日常交流體系。
另一方面,隨著電商勃興,以及經濟發展從工廠批量生產模式逐漸轉向在地生產、個性化生產與私人訂制模式,網絡亞文化中的周邊同人傳統、手作風潮都體現出了創造利潤的巨大動能,成為長尾效應最典型的受益者。而網絡文學則更是作為影視、動漫、游戲改編最重要的IP源頭,成為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石,基本上完成了主流化的進程。
但即使在今天,網絡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仍舊橫亙著一道“次元之壁”,網絡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隔閡與誤解仍舊是廣泛存在的事實。比如說“宅”這個詞,源自日語詞匯“御宅族”,在二次元文化中的含義是“非常喜愛二次元文化的人”,但進入到主流文化中后,卻因“宅”這個字在漢語中的本意而被誤用為“長期待在家里不出門的人”的意思,這個誤用又反過來形構了人們對“二次元宅”們的刻板印象(天天躲在家里看動畫片、不出門且有社交恐懼癥、不務正業,甚至是肥胖丑陋不修邊幅),加深了主流文化對二次元愛好者的誤解。造成隔閡與誤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中國主流流行文化相對于世界流行文化而言長期處于弱勢地位,所以中國的網絡亞文化是在廣泛借鑒日韓、歐美等地區發達流行文化內容、符號與風格的基礎上產生的,這些網絡亞文化雖然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本土化過程,但仍舊是兼具本土性與世界性的,其中所蘊含的大量外域文化基因,對于主流社會而言是相對陌生的。以Cosplay文化為例,這種借助服裝、妝面,以及假發、美瞳等道具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的文化,其主導審美風格來自于日本視覺系文化和動漫文化,對于主流社會而言,這兩種文化及其審美風格都是全然陌生的,于是驟然見到盛裝的Coser們,便將之目為“奇裝異服”,全無欣賞認同之心,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其次,網絡媒介為這些網絡亞文化提供了相對封閉的生存空間,這些亞文化長期在不受主流社會注視的狀態下野蠻生長,已然創造了自身相對完整的話語體系、文化生態及豐富的文化成果,主流文化想要消化如此龐雜的信息,是需要時間的。
語詞中記錄著思維的路徑。對于語詞的理解,或許是打破“次元之壁”的第一步。由北京大學邵燕君老師主編、15個作者共同撰寫的《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便在二次元文化、粉絲同人文化、女性向耽美文化、網絡文學、電子游戲、社會流行詞這六個網絡亞文化類目中遴選了200余個關鍵詞,用嚴謹的學術態度辨析含義、考據源流、舉證用例,把圈子里的“黑話”和故事講給圈子外的人聽。此書收錄的關鍵詞不是轉瞬即逝的流行熱詞,而是那些具有生命力和跨界能力,長期停留在人們口頭筆邊,真正能夠反映出圈子生態的網絡文化關鍵詞。就像邵燕君老師在《破壁書》前言中所說,這些關鍵詞就如同一口口深井,井下水脈勾連。由這些關鍵詞出發畫點連線,便能勾勒出一幅幅地圖,打開通往網絡亞文化空間的奇妙之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網絡 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