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拼多多26日掛牌 “爆款”邏輯背后變現難
拼多多26日掛牌 “爆款”邏輯背后變現難
即將在納斯達克市場交易;成立不到3年活躍用戶達2.95億;3年總計虧損超13億元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圖/視覺中國
7月17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新了招股書。拼多多計劃發行856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下同),承銷商的超額配售比例為1284萬股,發行價為每股16-19美元。以此計算,拼多多擬融資額度在15.75億美元至18.70億美元之間。新京報記者從多個信源了解到,拼多多將于7月26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從成立到IPO,拼多多用了不到3年。就在市場驚呼拼多多火箭般成長的同時,疑惑與爭議也隨之而來:不到3年如何獲得近3億活躍用戶?它的商業模式是什么?不缺錢的拼多多為什么還要上市?
上市前夜,拼多多迎來一場商家“圍城”風波。有商家認為拼多多“涉嫌放縱山寨產品、格式合同有悖公平原則”;還有的商家抱怨拼多多“懲罰”太重,平臺規則嚴苛。對此,拼多多方面以公司處于緘默期為由,并未置評。
“火箭”成長,拼多多成電商老三
17日,美國IPO研究公司IPOBoutique網站的信息顯示,拼多多將于7月26日在納斯達克掛牌。新京報記者從多個獨立信源處了解到,拼多多將于美東時間7月26日早9:30(北京時間當天21:30)掛牌交易。拼多多方面以處于緘默期為由,對此不予置評。
創始人黃崢口中“3歲”的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定位是一家主打拼團的社交電商。2016年9月黃崢將拼多多與其創辦的另一家平臺拼好貨合并,組建為目前的拼多多。
這家通過微信發起砍價或拼團購物信息而被多數用戶熟知的公司,創立之后成長極其迅速。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為2.45億,而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年活躍用戶達到2.95億,這意味著單季用戶增長5000萬。2018年6月的采訪中,董事長兼CEO黃崢稱,拼多多的月活躍用戶量近3億,月活躍商戶達到100萬。按照這一數字來看,拼多多已超過唯品會,成為僅次于淘寶和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平臺。
拼多多的快速成長還體現在營收上。2016年平臺營收為5.05億元(人民幣,下同),到了2017年收入已經達到17.44億元,增長2倍有余;2018年僅第一季度營收就達到了13.85億元,同比增長37倍。
拼多多交易規模的增速同樣驚人。招股書顯示,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的總訂單量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2017年的GMV為1412億元。此前拼多多一高管在公開場合稱,2018年初的公司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
交易體量驚人,但拼多多還沒有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Q1分別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和2.01億元。
用戶的快速增長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拼多多用戶與巨頭的重疊。數據顯示,卸載淘寶的用戶有50.3%流向拼多多,卸載拼多多的用戶有78.3%流向淘寶,兩個平臺中部分人群出現高度重合性。
“對阿里來說,拼多多侵占了原本屬于淘寶的大量低端消費市場。對京東來說,拼多多競爭的是騰訊的資源支持。”獨立IT分析師唐欣稱,拼多多的出現打破了看似鐵板一塊的電商市場,平臺也獲得了可觀的流量。
曾因“誘導分享”鏈接被微信封殺
“拼多多流量大得有點嚇人,經常達到我們這邊快遞每天發貨的上限。”可心柔紙巾電商負責人吳立營告訴新京報記者。
“少品類、高單量”的爆款策略是拼多多的核心商業模式,聯合創始人達達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這樣描述拼多多的商業邏輯,將大量產能投入到2至3款產品上,更少的生產線和更大的生產規模能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像這樣的爆款產品,拼多多商家往往只賺取極低的利潤。吳立營以在拼多多上銷量為116萬件的爆款紙巾為例,向記者介紹了成本結構,按28包規格來算,平均每件售價29.9元,其中,生產成本為25.5元,快遞物流費3.5元,凈利潤僅為0.9元。
“那些被傳統電商所淘汰的低毛利商品,在這里幾乎是如魚得水,”唐欣稱,傳統電商平臺隨著商品品類的擴張,出現了流量擁擠的問題,而基于社交推薦的拼多多幾乎所有的商品曝光都發生在社交平臺上。依靠微信的社交關系引流,是拼多多成功的核心因素,但也是其命門所在。
拼多多的成長不靠大規模燒錢,而是一種結合了社交屬性的另類增長,“這種模式對傳統的燒錢式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唐欣表示。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拼多多 掛牌 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