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人民日報連推13篇重磅文章,給我們哪些啟示?
【學習小組按】
從九月中旬到剛剛結束的國慶長假,《人民日報》重磅專欄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在頭版陸續刊登了13篇系列報道:
廣東深圳篇·總書記發出深化改革動員令
浙江安吉篇 ·習近平叮囑我們護好綠水青山
福建寧德篇 ·習近平幫我們挖“窮根”
重慶篇 ·總書記為長江生態畫“紅線”
“一帶一路”篇 ·習主席是“一帶一路”偉大筑夢者
福建福州篇 ·習近平帶著我們“馬上就辦”
河南蘭考篇 ·習總書記要我們對標焦裕祿
福建古田篇 ·習近平帶領人民軍隊從古田再出發
海南三亞篇 ·總書記心里裝著咱老鄉
河北正定篇 ·習近平一直惦記著俺們村
湖南十八洞村篇 ·總書記帶領我們“精準脫貧”
寧夏閩寧鎮篇 ·總書記始終關心“閩寧協作”
人類命運共同體篇 ·習近平致力倡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讀完標題,小組直觀感受就是,習近平今年4月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強調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
13篇文章標題多篇使用“我們”“咱”“俺們”上題,以人民群眾為第一視角,體現了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出…動員令”“帶領…再出發”“挖‘窮根’”“畫‘紅線’”……,這些生動的動詞,體現了習近平著眼全民族的夢想做出的具體實踐;“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是習近平對中國承擔的世界責任和擔當的生動闡釋。
從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開始,到“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收尾,一步步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今天小組推薦《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文章《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為組員解讀這個系列報道。
每當共和國的生日,我們在為國家強盛、人民幸福而歡欣鼓舞的同時,總是不由想起那些凝結著艱辛與榮耀的奮斗。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這個國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奮斗的金句,被人們反復傳誦,給人們感動與啟示。
總書記闡發的奮斗幸福觀,喚起億萬人民同心筑夢、矢志追夢、奮斗圓夢的磅礴力量。
9月中旬以來,人民日報在頭版推出“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道,通過記者實地走訪,從貧困山村到繁華城市,從黃土高原到山水江南,從國內到國外,努力探尋新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實踐軌跡。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論只有來源于實踐、作用于實踐,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本報記者在采訪中,處處都能感受到新思想豐厚的實踐基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受到科學理論帶來的巨變、煥發的偉力!
【新思想源于對實踐的深刻把握】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于孜孜不倦的實踐和探索,體現的是歷史的眼光、縝密的思維、深刻的洞察和博大的胸襟。
采訪中,我們常聽到這樣的數字——
“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里,他的足跡遍及全縣25個公社、221個大隊”;
“寧德地區124個鄉鎮,他去過123個,跟著他下去調研,一年要穿壞三四雙解放鞋”;
“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他跑遍所有的縣市區”;
“雖然只在上海工作了7個月時間,但他馬不停蹄考察了全市所有19個區縣”……
采訪中,我們還聽到這樣的故事——
“當年下鄉他經常騎自行車”;
“他冒雨走泥路看茶山”;
“熱了就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
“他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又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
基層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教材,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習近平曾深情回憶,在梁家河7年的插隊生活“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
“這都是堿性土地,怎么種出來的玫瑰?”
“脆李是否屬于李子的一種,個頭有多大?顏色是紅色、青色還是黃色?”
“三峽現在還有猴群嗎?退耕還林是人工造林還是飛播造林?”
……
采訪中,很多干部群眾表示,聽到總書記這么細致的提問,都感到有些驚訝,總書記驚人的記憶力和廣博的知識令人折服。
在長期的實踐中,在不同的領導崗位上,習近平總是能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和觀點,既符合實際又具有很強的戰略指導作用。
“總書記總是比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這是習近平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人們發自內心的一致評價。
“上世紀80年代末,圍繞脫貧,閩東干部群眾曾有三大設想:修建溫州到福州沿海鐵路、開發三都澳50萬噸良港、創辦賽岐開發區并發展成中心城市。”曾長期在福建分社工作并多次赴寧德采訪的本報記者趙鵬說,剛剛到任寧德的習近平沒有輕率表態,而是輕車簡從實地走訪了閩東9縣市,這其中就包括“三進下黨”。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要以弱鳥先飛、水滴石穿的精神擺脫貧困。
“他實事求是地指出,這三大設想看似一勞永逸,恰恰忽略了自身的努力,只想借助外界力量解決發展問題,思想根源上還是‘等靠要’。在脫貧攻堅的戰役中絕不能寄希望一下子抱個‘金娃娃’,必須‘要把事事求諸人轉為事事先求諸己’。”
“總書記確實高瞻遠矚!”在浙江安吉采訪時,干部群眾也由衷贊嘆。
“當時人們常說,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也有人提出,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樣的認識,體現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固然是可喜的,卻沒有說到本質。總書記的一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二者的辯證關系講透了,真正是撥云見日、點石成金!”本報浙江分社記者顧春說。
“安吉縣的同志感嘆,總書記的一句話讓安吉守住了生態優勢,也贏得了發展優勢,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成為了‘中國最美縣域’。”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人民日報 13篇重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