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多地探索破解養老難題 專家:創新勿忘公益屬性
而“以房養老”則似乎關注寥寥。據媒體報道,自2014年7月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以來,4年內僅一家保險公司運營該業務,累計承保139單(99戶)。
有觀點認為,“以房養老”由保險公司承擔風險,確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后顧無憂,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養老解決方案,可謂新意十足。
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這項保險屬于保本微利型業務,且涉及房地產、金融、財稅、司法等多個領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對老年人而言,受傳統養老觀念、產權糾紛、房產市場不穩定、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影響,同樣顧慮重重。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以房養老”現階段仍處于“小眾”狀態,不具備大范圍推廣的市場環境。
專家:創新勿忘公益屬性,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
養老創新新措層出不窮,對緩解養老難是否起到了幫助?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專家智庫委員會專業主任趙強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基層的自主創新,還是政府部門的試點嘗試,在力求滿足養老物質需求的同時又注重精神層面的需要,效果值得肯定,但也有很多值得完善之處。
據他觀察,一些創新嘗試過于強調市場化,忽略了養老事業的公益屬性。
“市場化養老應以提供質量優良、價格適度的養老服務為目標,其高端化應體現在服務人才、服務內容、服務質量等方面,而非高端化甚至豪華的養老設施設備。”趙強社說。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宋全成告訴記者,在創新養老模式的過程中,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
他舉例說,在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對一些老的社區進行改造,以騰出場所供社區養老;而對于新建小區,則可通過減少部分土地出讓金等方式,保障社區養老場所面積,以建設更多的社區養老場所。
宋全成還強調,在資金方面,投入主體應是政府,同時可適當吸收來自企業界、個人捐贈等民間資本。
另有專家稱,養老模式創新關鍵在理念。該專家指出,要實現從低層次的“老有所依”到高層次的“老有所樂”,應促進老年人的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和商業服務融合發展。
一方面,政府要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放開搞活市場,積極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從事養老服務的企業,也要瞄準短板,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化養老機構模式。(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多地探索 破解養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