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張勇:始終發揚偉大團結精神
作者:張 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偉大團結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在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在新時代,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大力發揚偉大團結精神,凝聚起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發揚偉大團結精神,必須發揮好全黨大團結的引領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更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忠誠繼承者和堅定發揚者。團結是我們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講團結既是核心組織目標也是重要工作方法,既是明確的紀律要求也是鮮明的政治優勢。毛澤東同志指出,只有經過共產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他號召全黨要團結得“像鋼鐵一樣”“如兄弟姊妹一樣”“像一個和睦家庭一樣”,強調這是戰勝艱難環境的無價之寶。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的實踐史,就是一部以黨的團結引領人民大團結并不斷走向勝利的發展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持之以恒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全黨同志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遵守黨章,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惟其如此,我們黨才能更好地發揮時代先鋒、民族脊梁作用,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發揚偉大團結精神,必須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民族,歷來有團結統一的優良傳統。幾千年來,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基因。在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彼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尤其是近代以來,在列強入侵、家國淪陷的危難關頭,各族人民攜手并肩、共赴國難,在血與火的抗爭中共同譜寫了保家衛國、抵御外侮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以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經受住一次次嚴峻考驗,向世人展示了永不褪色的偉大團結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使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各族人民要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自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發揚偉大團結精神,必須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根植于華夏大地,深深地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意識當中。這種偉大團結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世世代代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支撐。把黨的十九大描繪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需要發揚這種偉大團結精神,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為共同的使命進行共同的奮斗。要進一步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要大力宣傳廣大僑胞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作出的重要貢獻,大力宣傳當代僑界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引導廣大僑胞傳播好中國聲音,維護中華民族大義,弘揚中華文化,助力祖國發展。
發揚偉大團結精神,還要促進全世界正義友好力量的大團結。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也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中華民族雖幾經興衰,但“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等理念卻牢牢植根于中華文化土壤,深刻影響了中國歷代對外交往的思維與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始終發揚偉大團結精神,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斷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最大限度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促進全世界正義友好力量的大團結,為不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邁上新臺階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張 勇)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大團結 精神 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