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多次執法難解濕地破壞 嚴問責治愈濕地“牛皮癬”
對保護區中的非法圍堰,多次聯合執法卻無功而返。面對頑疾——
嚴問責治愈濕地“牛皮癬”
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建泉州,有一片被列為福建省自然保護區的濕地——泉州灣河口濕地,這里有著成片的紅樹林,棲息著種類繁多的生物,是泉州灣的一張靚麗名片。
然而,從2017年3月開始,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位于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的一塊濕地卻遭人為破壞。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地有關部門多次組織聯合執法均無功而返。非法圍堰,就像濕地上的一塊“牛皮癬”,久治不愈。
瀕危物種的家園遭到破壞
“這么大面積的濕地被破壞,相關部門處理了多次,破壞的面積卻越來越大……”今年3月28日,福建一媒體的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這是一起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事件!相關職能部門是如何履職的?”看到報道后,福建省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泉州市紀委監委徹查其中可能存在的失職瀆職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對涉及到的相關職能部門及責任人嚴肅問責。泉州市紀委監委立即啟動初核工作,并于4月10日立案調查。
泉州灣河口濕地因其特殊的地理氣候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成為中國亞熱帶河口濕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亞洲重要濕地”“中國優先保護生態系統”。然而,有些人卻對這塊“寶地”打起了“創收”的主意。2016年10月,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村委會違反規定,與外地商人林清學等4人簽訂承包協議,將該村永浦水閘外側的400畝濕地對外承包,用于圍堰開墾、水產養殖。
“他們在這片濕地上,筑起2130米長的圍堰堤壩,建設2個閘門、水泥路以及工棚等設施,實際圍堰的面積達700畝。”在采訪現場,晉江市有關部門干部指著被破壞的濕地向記者介紹。
有關部門多次執法卻難以根除
記者了解到,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晉江和洛陽江入海口,分屬5個縣(市、區),由當地林業、海洋漁業、水利、國土、住建等多個部門共同管理。跨區域、跨部門的行政管理、執法模式,導致了“九龍治水”局面,這是非法圍墾問題難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2017年間,晉江市曾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過3次聯合執法,然而吊詭的是,執法行動并沒有徹底拆除非法圍堰,沒有嚴厲追究違法人員責任,村委會也沒有及時撤銷違法合同。每一次執法行動結束不久,破壞濕地的行為又“死灰復燃”。
今年3月底,經新聞媒體曝光后,泉州市政府立即派出督導組,進駐現場督促指導整治工作,責令洋埭村村委會廢止承包合同,晉江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圍堰進行徹底拆除。
當地紀檢監察機關和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后,相關違法人員受到嚴肅處理,3名違法開墾人員被采取相應強制措施,洋埭村村委會和違法開墾人員被處罰款480多萬元。村委會原主任林建清因收受違法開墾人員2萬元,為違法開墾行為提供幫助支持,受到開除黨籍處分。
嚴肅問責推動生態修復
隨著事件調查結束和整改工作推進,相關問責追責也旋即展開。
經查,泉州市林業局作為濕地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在發現非法圍墾問題后,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非法行為。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雖然采取了到現場勸退、拆除臨時用房、暫扣設備等一般性舉措,但更多的是將問題轉交給晉江市有關部門處理,對后續工作沒有及時跟蹤督促。
調查還發現,晉江市相關部門和陳埭鎮同樣存在推諉、觀望、作風拖延、工作不扎實等問題。比如,晉江市海洋與漁業局2017年3月就接到舉報,11月20日才立案調查,到今年3月新聞媒體曝光時,仍未查清相關事實。晉江市水利局在發現非法圍墾行為后,僅作簡單情況通報,直至今年初才采取簡單的制止措施。陳埭鎮政府日常巡查不到位,對村干部隊伍監督管理不嚴,沒有及時督促洋埭村村委會撤銷非法合同,導致非法圍墾行為始終未得到根除。
最終,泉州市林業局、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以及晉江市政府、市農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水利局、陳埭鎮政府、洋埭村村委會的10名相關責任人分別受到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和誡勉談話等責任追究,其中處級干部3人、科級干部6人、村干部1人。晉江市政府因監管不力、統籌協調工作不到位受到通報批評。(本報記者 陳金來 通訊員 儲新興 江瑩瑩)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多次執法 濕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