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顧建軍:勞動教育要抓住靈魂科學實施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顧建軍
勞動對人和社會發展的獨特價值,使得勞動教育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由于經濟、社會和科技等因素的不斷變化,勞動教育應當基于新時代勞動的新內涵、新形態、新使命,在紛繁復雜的觀點和現象中,緊緊抓住勞動教育的靈魂,注重實施方法上的科學理性、實踐理性的高度統一,使勞動教育真正造福于學生發展和社會進步。
全面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意蘊、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為我們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精神實質提供了思想指南。就我個人理解而言,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靈魂貫穿在“一個精神”“兩個態度”“三個行為”“四個觀念”的時代意蘊和使命擔當中。
“一個精神”即“勞動精神”。這是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精神有積極、消極和中性等狀態。積極的精神狀態不僅僅需要認知作為基礎,而且需要信念和意志做支撐。勞動精神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勞動觀念基礎上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精神面貌的一種集中體現,是需要認識論、價值論和意志力支撐的一種精神。它在內在認知上反映了對勞動與歷史、勞動與社會、勞動與生產、勞動與人生等的基本看法,形成對勞動的神圣感和敬畏心,在外在行為上,反映了對勞動主體、勞動過程、勞動對象、勞動成果的基本情感和行為習慣。
“兩個態度”即“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白鹬貏趧印笔菍Υ齽趧拥幕緫B度,包含著對勞動者的尊重、對勞動資料的節儉、對勞動過程的體貼、對勞動成果的愛惜等?!稇戅r》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典型地反映了對勞動者、勞動過程、勞動產品的尊重情懷?!俺缟袆趧印眲t蘊含著對勞動的崇高性的高度認同和自我內化。“崇尚勞動”不僅反映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態度,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對職業勞動的認識和職業選擇的價值取向?!俺缟袆趧印斌w現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勞動文化和文明水準。
“三個行為”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三個行為都聚焦于勞動的過程與勞動的行為范式,是通過學校教育使學生能夠達到的行為目標,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鮮明的時代性。“辛勤勞動”指向勞動過程的狀態維度,主要行為表征:親身經歷勞動過程,不畏艱辛、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不怕難、不懈怠,能夠兢兢業業、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體現了勞動的“參與度、持久度、認真度、耐挫度”?!罢\實勞動”指向勞動的德性維度,是針對“不勞而獲”和“弄虛作假”等不良的勞動觀念與行為而言的?!罢\實勞動”主要行為表征:踏踏實實經歷勞動過程,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嚴謹規范地經歷勞動過程,不偷工減料、不虛報勞動成果;有擔當負責任地經歷勞動過程,對勞動中出現的問題不回避、不遮掩,實事求是。“創造性勞動”則指向勞動的性質與形態。人類勞動有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之分,有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別,有重復性勞動與創造性勞動之異?!皠撛煨詣趧印眱热莘浅XS富、形態也非常多樣,工業生產、農業生產是創造性勞動,科學實驗、技術制作、藝術創作等也是創造性勞動,甚至當下的自我服務勞動、公益服務勞動也都飽含著創造性。那種把勞動等同于技術,把技術等同于勞動的觀念是狹隘的和片面的,既不符合勞動內在的綜合和豐富特性,也不符合總書記所反復倡導的更為寬廣、更為開闊、更為高位的勞動觀念?!皠撛煨詣趧印敝饕袨楸碚?勞動中具有擅于變革、勇于創新的品格,具有善于運用科學原理和技術技能以至更多學科知識進行勞動改進的方法與能力,能夠在勞動中發現真實的問題并創造性地加以解決,能夠積累勞動經驗并使其結構化,進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皠撛煨詣趧印睆娬{勞動行為的創造性、勞動成果的創造性以及勞動知識的創造性,體現了勞動的“轉化度、整合度、超越度、發現度”。
以上三個行為相互聯系、不可偏廢,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核心在于通過相應的勞動過程,內化學生的勞動認知,固化學生的勞動習慣。
“四個觀念”,即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的“四最價值觀”是學生得以成人、社會得以發展的基礎,體現了勞動的真善美的時代意蘊,同時這也就賦予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使命。
實施勞動教育必須堅持科學理性與實踐理性統一,體現勞動教育的基本屬性
勞動教育的具身性。勞動教育強調學生親臨勞動場域,有親身的勞動經歷、親近的勞動情感、親切的勞動認知,也就是注重學生身體體驗及其活動方式的“具身認知”。勞動教育的“具身性”,意味著“身心一元”的認知圖式,環境—身體—心智之間的交互關系,不僅變得越來越緊密,而且通過復雜、多維互動機制,對勞動教育認知及技能進行重新探索。
勞動教育的綜合性。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斷言:“脫離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也不可能有教育?!彼€強調:“勞動,這是滲透一切、貫通一切的東西。”勞動所面對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的世界、綜合的世界,這就決定了勞動教育的過程必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單一知識性、單一學科性、單一形態的勞動必然會導致馬克思所說的“畸形的發展”和“片面的發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這充分說明了勞動教育的綜合性及與其他各育之間的滲透性及關聯性,說明勞動教育對于人的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發展具有整體關照性。勞動教育涉及行為要素、思維要素、道德與品質要素的多重統一。任何一種勞動絕不只是單一、封閉的動作行為。在個體層面,需要動作和思維之間的相互聯結與交替,需要眼、耳、手、心的相互協調;在社會層面,需要在交往、對話、協作中體悟勞動中所承載的關于文化的、審美的、道德的、法律的多重考量。勞動教育的綜合性與滲透性,決定了我們在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多學科的滲透、多路徑的實施和多形態的結合。那種就勞動談勞動、把勞動窄化為體力勞動或把勞動窄化為某一科目的學習、使得勞動教育成為“孤島”的做法應當堅決避免。
勞動教育的實踐性。實踐是人類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化活動。勞動是人類主體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對生活生產資料進行加工、制作和改變的活動,是人類最為基本、最為普遍、最為崇高的實踐活動。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一書中認為,勞動是自我意識得以保存的媒介之一,是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關于實踐的特點,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闡明了實踐是感性的、客觀的物質活動,是人們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認識活動的基礎,而這恰恰反映出勞動活動具有天然的實踐性。因此,加強勞動教育,必須加強勞動實踐,堅持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做,在勞動實踐中學,在勞動實踐中悟,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實現勞動育人的教育目標。
勞動教育的情境性。勞動教育總是在特定的情境和場域中,通過真實的勞動過程而實現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經歷具有教育意義的勞動,才可能有真正的勞動教育”。這表明勞動教育所實施的勞動活動必須經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勞動。勞動教育的情境可以多種多樣,農場、工廠、社會服務場所、勞動實踐基地是我們進行勞動教育的自然場所,提供了具有明確目標和任務、對象和資源、環境和場域等情境要素。學校、社區、家庭是勞動教育的場所,其情境具有生活性和普遍性。實驗室、藝術館、創造中心以及網絡空間、虛擬環境等也是勞動教育的特別場所,學生可以運用各學科的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勞動教育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勞動教育的生成和發展。
勞動教育的變遷歷史證明,我們在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多學科的滲透、多路徑的實施、多形態的結合以及多功能的實現。在社會文化和經濟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在勞動教育呈現新特點、擔負新使命的新時代,勞動教育更要重視勞動環境的熏陶、勞動文化的融入、勞動實踐的體驗、勞動過程的感悟、勞動經驗的內化、勞動習慣的形成等,圍繞弘揚勞動精神、建立“兩個態度”、養成“三個行為”、內化“四個觀念”不斷進行實踐探索。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勞動 勞動教育 實踐 實施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