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2018藝術收藏“大事記”
三、 《國家寶藏》第二季熱播
用國寶講述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故事,《國家寶藏》從去年開播就受到了大眾的關注,被稱贊為“現象及綜藝”,多家博物館參觀人數直線上升,這就是成功的媒體節目帶動的文化傳播。有媒體報道:“與其說這是一檔綜藝節目,不如說它是一堂跨平臺播出的優質公共教育課。”
今年《國家寶藏》第二季上線,好評依舊,不僅實現了從豆瓣9.0分到9.4分的突破,還在年輕觀眾群體中引發了更廣泛的反響。在《國家寶藏》中,觀眾總能看到國寶背后那些為傳承中華文明而甘坐冷板凳、皓首窮經一生的文物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他們甚至比演繹“前世傳奇”的明星嘉賓更打動人。
“我們經過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似乎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正好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更該放慢腳步,思考我們是誰,整個民族的認知是什么,誰能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滋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讓中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孩子們需要去思考,我們更是如此。”對國寶承載的人文價值有著深刻認知的導演于蕾如是說。
四、 40年,我把春光描畫——美術界的“改革開放四十年”
今年,從年初到年尾,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藝術展覽持續舉辦,從攝影展,到藝術創作展,無不展示了1978年以來,中國美術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迸發出的極大激情和創造力。40年來,美術工作者不斷堅定文化自信,用畫筆展示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范迪安:中國美術的“雙重變奏”
40年來中國美術的發展可以用“雙重變奏”來形容。一方面是思想解放帶來藝術觀念的變革,美術創作尤其突出了一個“真”字,即關注現實生活,反映真切感受,塑造真實形象。另一方面,40年的中國美術也是不斷回歸藝術本體、朝向形式語言風格探索的歷程。
40年來中國美術的創造活力源于改革開放生動的“現場”,離開這個“現場”,只一味表現空洞的觀念和自我的情緒,作品便會蒼白無力,不能構成思想的對話和情感的交流,為此,提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條回歸藝術創作根本規律的正確道路。
何家英:我的藝術之路與改革開放同行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40年也是我的藝術創作道路不斷探索并取得可喜成績的40年,我們的努力與成功都與改革開放息息相關,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藝術成就和社會地位。回顧這40年來,我們取得的進步,都離不開黨的關懷和培養。
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與改革開放同呼吸、共命運。我的藝術之路正與改革開放同行。
楊飛云:在愛與生命中尋源問道
中央美術學院開始恢復本科招生是1978年,我很幸運成為第一屆學生,那年我已經23歲。我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魔一樣地畫畫。
我渴望自己以一顆仰望的心,切切感恩的心,去禮贊存在于萬物生命中的美,以信心和虔誠,使用平實而確鑿的繪畫要素,終其一生,去表現令我感動的純凈而超然的境界。生活中那些鮮活質樸的大美,令我活著做著就時時感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羅中立:從《父親》開始
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0年,我的油畫作品《父親》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金獎。《父親》在精神內涵和藝術形式上都具有既震撼又深沉的情感力量,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作為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第一批國家公派留學生,第一批留校任教的高校教師、校長,我經歷、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
編輯:楊嵐
關鍵詞:美術 中國 學院 藝術 收藏“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