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國事

2019年01月08日 14:20 | 作者:王曉燕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家庭教育的理念、任務和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特別是伴隨我國教育進入新時代,家庭教育作為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并立,現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在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中,家庭教育所肩負的時代使命更加艱巨。

第一,家庭教育肩負著國家發展使命。中國自古就特別強調治家對治國的重要。《禮記·大學》指出:“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國家的前途命運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的春節團拜會上講話指出:“我們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幾句話深刻闡述了國家、民族與家庭進步的關系,為認識新時代家庭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偉大使命提供了新的視野。

英國學者赫胥黎曾說過:欲造偉大之國民,必自家庭教育始。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教育中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4億多家庭的智慧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這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也是必然歸宿。

第二,家庭教育肩負著社會進步的使命。黑格爾說:“家庭關系是人的最初社會關系,家庭作為一種倫理實體和基本制度,是現代社會倫理體系的邏輯起點。”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以千千萬萬良好家庭建設推動全社會的文明進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教育責任和使命的殷切期盼。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是社會生活的最初形式。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一個孩子將來成為什么人,決定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1966年,美國著名的《科爾曼報告》在收集了60萬學生的調查數據后曾得出一個結論: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質是由父母決定的,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是家庭。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家長要注重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不僅教知識,更要育品德,幫助孩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庭教養、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縮影。新時代家庭教育就是要在培養孩子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品德修養、知識見識、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下功夫,在踐行責任、親情、忠誠、奉獻等理念下,在推動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讓家庭教育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點,肩負起社會和諧進步的使命。

第三,家庭教育肩負著協同育人使命。人類社會已走過傳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進入了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時代,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僅僅依靠傳統學校教育已經無法應對未來挑戰。

美國在《2000年教育戰略》中就已經指出:“為保證學校取得成功,我們要把眼光放到我們的社區和家庭上。”同樣,日本在2000年《教育改革國民會議報告》中也指出:“如果教育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家庭教育可能就是這條長河第一滴清純的水”,“僅依靠學校作為形成少年兒童人格的基本途徑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校內和校外的結合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外經驗告訴我們,面對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單純依靠學校教育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尋求協作協同協調、共建共育共享的大教育格局,尋求教育“和諧共振”的新途徑和新力量。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重新思考家庭教育在加快教育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學校要擔負主體責任,對學生負責,對學生家庭負責。家長要尊重學校教育安排,尊重老師創造發揮,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學習教育,同時要培育良好家風,給孩子以示范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只有學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動,兒童才能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國事。新時代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求我國的家庭教育視野從私領域走向公領域,與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利益緊密相聯。政府、學校、社會、家庭,都要從人才強國、民族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形成高度共識,重視家庭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從國家立法、政府職能、教育投入、部門責任、社會分工、宣傳輿論等方面,夯實這一奠基工程,使之與學校、社會相互協同、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形成整體性、系統性、一體化的協同育人體系。

(作者: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比較與對外交流部主任、研究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庭教育 家庭 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