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18年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 今年怎么干?
資料圖:從南京上空航拍市區,霧霾與藍天分界明顯。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去年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
藍天保衛戰 今年怎么干
“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8%、10.2%、10.8%。”1月2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今年第一場例行新聞發布會,聚焦大氣污染防治,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處高位,大氣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遠。
將對改善目標未完成城市啟動問責
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從“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來看,2018年,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相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時序進度和年度目標要求。
汾渭平原被列入大氣治理重點地區,目前空氣質量如何?劉炳江介紹,從2018年6月起,生態環境部從全國抽調環境執法人員,對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開展強化監督,有效遏制違法排污行為。“2018年,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扭轉了自2016年以來不降反升的局面。”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重點區域2018年10—12月份空氣質量情況顯示,部分地區秋冬季改善目標完成不理想,生態環境部是否會啟動問責?“既然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就要言必行,行必果。”劉炳江說,氣象因素在重點區域各個城市目標中已經充分考慮了。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制定問責辦法,一旦完不成必將問責,包括公開約談、區域限批等。
重視PM2.5的同時,協同治理臭氧
2018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中其他污染物濃度都同比下降,但臭氧濃度同比上升,臭氧污染情況如何,未來有哪些針對性治理措施?
劉炳江介紹,2018年,338個城市臭氧8小時最大值第九十百分位數平均濃度為151微克/立方米,增長了1.3%,相比前幾年增幅明顯收窄。近日,有研究機構發文指出,臭氧上升與PM2.5治理有關聯。“臭氧前體物主要是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這兩種物質在強光照、高輻射,以及強氧化性的情況下容易生成臭氧,如果PM2.5濃度過高,光照和輻射就會減弱,不利于臭氧形成,反之,會導致臭氧濃度上升。而且,PM2.5濃度降低,使得反應活性物質的吸附量減少了,導致大氣氧化性增加,有利于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轉化成臭氧。”劉炳江說。
劉炳江表示,這提醒我們,在重視PM2.5的同時,還要協同治理臭氧。關于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末端控制標準將會陸續出臺,推動PM2.5濃度下降的同時把臭氧濃度降下來。
將安排2019年散煤治理計劃
隨著環境治理措施深入推進,越來越要啃硬骨頭,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點是什么?
“總體來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往下走,重點還是結構調整的問題。硬骨頭要一個一個啃。第一個大塊就是穩步推進清潔取暖,在推進過程中,堅持統籌協調溫暖過冬與清潔取暖,”劉炳江說。采暖季過后,生態環境部將會同各地科學合理安排2019年散煤治理計劃。
“其次是調整產業結構,樹立行業標桿,推進分類處置。”劉炳江表示,煤電行業超低排放80%完成改造,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煤炭發電體系。繼河北省首個“無鋼市”保定之后,張家口、廊坊也將在今年實現鋼鐵產能退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評價說:“末端減排空間已經很小了,一些城市把治理重點從末端治理變為結構調整,這對其他城市有示范意義。”
寇江澤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臭氧 空氣質量 濃度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