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美術館的功能空間與設備
從展覽角度說,美術館展廳必須具有消防系統、空調系統、恒溫恒濕系統、照明系統、音響系統、監控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展陳系統;從庫房角度說,還必須有防盜系統、監測系統、儲藏系統;從公共教育角度說,應該有觀眾互動電子系統;從安保角度說,必須有相應的安保設備系統;從行政角度說,還要有辦公信息化系統。
這些系統的設計、部署要講究“完整性”,即全面而不留死角,高效而不留軟肋。常見的缺憾是系統沒有全覆蓋,效果或因時間、空間不同而不一。也有一些因對美術館功能不理解而導致的系統配備不齊的狀況。
這些系統中,消防、恒溫濕和儲藏設備問題是關注的熱點。美術館應選擇怎樣的消防系統,需考慮美術館的特點。美術館展陳著大量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以書畫為主。為最大限度保護、搶救書畫作品,一般不宜采用自動噴淋系統,泡沫滅火系統和干粉滅火系統,應當首選氣體滅火系統。在辦公區域或可采用靈便的干粉滅火系統設備。地下車庫等區域可采用噴淋滅火設備。
溫濕度的控制是美術館展陳、藏品庫房環境管理的最重要環節。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美術館很難做到恒溫恒濕;改革開放以來,新建美術館出現了展陳區全場域恒溫恒濕的美術館。但許多美術館還是嚴格局限于畫庫和固定陳列室。對于臨展廳溫濕度的控制措施和設備配置顯得相對薄弱。一些美術館采用封閉式玻璃畫框,將作品置于玻璃框內或展墻外加置玻璃空間——玻璃櫥柜,將作品布置其中。這些與展陳功能合一的裝置雖然讓作品得到了一定保護,但也只是防塵、防污和防觸摸。有些館在展墻外加建的玻璃空間確實能夠達到和保持標準溫濕度,但因空間高度和寬度的限制,大作品和超大作品無法進入。一些館則干脆添置可調節溫濕度的德國漢氏柜,以求文物級書畫作品展示,但漢氏柜展出油畫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價格偏高,不具有普遍的推廣價值。比較可行的做法是選用某一個大小合適的臨展廳,實現庫房化,為高級別精品展示提供專屬展區。
美術館的儲藏設備是庫房的主要設備。傳統的美術館庫房儲藏收藏品的是木櫥、木柜、木架、木箱、木盒或是固定式鐵櫥、鐵柜、鐵架、鐵箱等……暴露出的問題也比較多,有些還相當嚴重。如木質容易受潮受蟲害,固定式箱柜(架)門多、鎖多,使用不方便,而且頻繁的開閉過程易致作品受損等。
傳統的箱柜規格尺寸往往比較小,受空間限制和內部結構以及使用方法的局限,無法存放超大、超長、超重的藏品。要徹底改變這些狀況,美術館應當積極采用密集架技術,將大多數儲藏設備改用移動式密集架(柜)。
目前我國密集架技術和產品的國家和行業標準為節長900mm,列寬500mm,架高2300mm,隔板6層,每層凈高330-350mm,每層載重60kg左右,每節載重一般不超過500kg,國內一般廠家生產的也只是這類標準的密集架。這種標準的密集架可以說只能服務于傳統的藝術品。當前,多種類、多規格的藝術作品需要個性化、差異化,非標準化的儲藏設備。近年來,重型文博系列儲藏架(柜)的研發和運用,徹底打破了已有庫房設備的單一局面。寧波邦達實業有限公司就開發了此系列設備專利102項,其中發明專利有33項。
藏品的超大、超長、超重“三超”問題,已有重型密集架底座和重型密集架傳動系統技術產品。特大型抽屜架(柜)——重型密集抽屜架(柜)、供大型石碑儲藏的抽拉式縱向移動的密集架和具有防震、減震裝置的密集儲藏架等移動式密集架(柜)的紛紛問世,圓滿解決了美術館庫房設備一直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工藝的創新,美術館的設備已處于不斷地革新、更替之中。如智能化控制設備、展廳中的LED射燈、切片射燈、全息投影燈等這些年已悄悄進入美術館。
美術館的設備管理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保證每年一次以上的業務培訓,參與文博設備博覽會和電子產品發布活動等。掌握最新產品的研發信息。因地制宜,淘汰陳舊低效的設備,及時更新各功能區域的設備設施。在日常管理中,轉變觀念、改變思維:變儲備設備為少儲備或不儲備;變購置實惠設備為新型產品;變單一用途設備為多功能設備;變常規設備為智能設備;變以機械為中心的設備為“以觀眾為中心”的設備。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民營美術館現狀調查與可持續發展研究”〈17BF118〉的研究成果)
編輯:楊嵐
關鍵詞:設備 美術館 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