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軌道延伸,讓你我出行更順暢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北京地鐵、上海地鐵、廣州地鐵
如果說高鐵的建設縮短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地鐵線路的延伸則極大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城市軌道交通在有的城市已經承載了過半的公共交通出行量。對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型城市來說,地鐵是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城市生活因地鐵而得以提升效率,不斷增長的客運量背后,是對軌道交通核心技術的攻克、不斷優化的精細化管理和可靠滿意的運營服務。
年客運量38.5億人次
北京:每天千萬人搭乘“最繁忙”地鐵
“真好,這么晚還能坐上地鐵回家,謝謝春節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大年初六返京的常先生由衷感嘆。為了保障返程高峰,北京地鐵4號線、7號線都延長了運營時間。
今年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啟用,“6號線的發車間隔力爭年內縮短到兩分鐘,其他一些運力和運量矛盾突出的線路也會縮短發車間隔。”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正光透露。
每年,北京地鐵都會通過縮短發車間隔增加運力,緩解大客流壓力。目前,中心城區線路高峰期大部分實現了兩分鐘一趟,這也是世界各大城市里地鐵的發車間隔“極值”。這種“車尾剛走,車頭就進”的現象,正逐步往客流密集的郊區線路蔓延。
作為全國最早開通地鐵運營的城市,2018年底北京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636.8公里,年客運量達到38.5億人次,穩居世界第一位。這也意味著,每天,上千萬人在號稱“世界最繁忙”的北京地鐵里交會,書寫著自己的奮斗故事。同樣,北京地鐵也在孜孜不倦地演繹著自己的奮斗故事——為乘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經過十年刻苦攻關,掌握了核心技術,北京地鐵擺脫了對國外設備制造商的依賴,擁有了不斷提升服務的技術基礎,天津、重慶等130多個城市發行的全國互通卡都能在北京地鐵使用,北京成為國內首個超大規模、超大客流地鐵互聯互通城市。
北京市發改委基礎處處長來現余介紹,以提高群眾滿意度為核心,北京從2003年起,實施一系列提升軌道交通安全服務水平項目,主要包括消除老舊線路的安全隱患、提高既有線路的運力及安全服務水平、提升軌道交通出行體驗,累計完成投資近200億元。僅2號線的消隱改造工程就歷時6年,創造了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史上邊運營邊改造的奇跡。
2017年底,北京地鐵燕房線載客試運營,這是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運行示范線路,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技術的國家。
燕房線之后,北京地鐵3號線、12號線、17號線、19號線、新機場線均將推廣使用全自動駕駛技術。預計到2020年前后,北京地鐵就將初步形成一張全自動運行網絡。燕房線開通的消息傳出后,也引來了我國諸多城市“進京學習”。“此項技術的全國標準也正在由北京牽頭制定。”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設備總部六部部長徐鼎說。
運營總里程705公里
上海:從“一條線”變成“八爪魚”,織出超級網絡
2018年3月,上海地鐵路網總客流連續三周刷新全網客流紀錄,客流規模日峰值達到1235.5萬人次。這個數字,相當于一個特大城市的人口數。
如今,在上海生活工作最離不開的出行工具就是軌道交通。自從上海1號線通車以來,軌道交通已在上海歷經了26個春秋。從單線到“十”字,從“十字加環”到十多條線交織成網,上海地鐵這張網越織越大、越織越密,流動的城市充滿活力。
上海覆蓋層厚、土質松軟、地下水位和含水量高,在這松軟的地基建造地鐵曾被戲稱為“豆腐里打洞”。而上海地鐵建設者們以科技創新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硬是在這“豆腐”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雄偉的地下“鋼鐵長龍”。
26年前的5月28日,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錦江樂園—徐家匯)正式通車。經過26年的建設,目前,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含磁浮)705公里,車站415座,路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上海地鐵的軟件服務也不斷提升。據介紹,到2020年,上海地鐵將形成20條線路,總里程約830公里的超大網絡運營規模。中心城區覆蓋的地鐵線路,行車密度都將縮短到兩分半以內。
而為了方便市民出行,網絡化的軌道交通建設讓涉及多線換乘的車站越來越多,車站的基坑越挖越深,不少基坑深度已達30—40米。建設如此龐大的地鐵網絡規模實為不易,而后期如何做到“繡花式”的精細化管理更是擺在上海地鐵面前的一道難題。對此,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改革為上海地鐵服務不斷“加溫”。
創新改革,體現在乘客踏入地鐵的第一步。據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朱利敏介紹,今年1月20日起,上海地鐵全網絡試行“刷碼過閘”,基于“Metro大都會”官方APP,所有車站都能刷手機進出站,日均使用人次超過114萬。而這其中,蘊含了別具匠心的“上海技術”:支付平臺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保證消費全過程封閉安全;全球首創“二維碼雙脫機回寫”技術,即使手機端和設備端都沒網絡,也可進出閘機;巧妙地將刷票、刷卡、刷手機三種方式集成在同一套讀寫設備里,方便乘客讀取。
在乘行功能的基礎上,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手機APP還將進一步充實地鐵周邊的生活服務功能,為乘客提供“導乘、導讀、導游、導購、導吃”的“五導服務”,引領城市地鐵生活的新潮流,實現從單一的交通運輸服務功能向綜合服務的城市地鐵網絡的轉型。
創新改革,還體現在乘客踏出地鐵的最后一步。為適應特大型城市周末和節假日及春運期間的市民乘客出行需求,上海軌道交通部分線路自2017年4月28日起,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延長運營時間到零點,平均延時超過60分鐘,最長超過80分鐘,讓更多都市夜歸人充分感受屬于上海這座城市的溫情。
伴隨著建設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上海地鐵這一城市“動脈”持續搏動著。上海地鐵的功能正從出行服務向綜合服務拓展。地鐵,不僅提供了一種出行選擇,更為市民的生活帶來更多不一樣的精彩。
日均客運量829萬人次
廣州:地鐵承載全市半數以上公共交通出行量
家住廣州番禺廣場的衛先生,每天坐地鐵到珠江新城上班,對于地鐵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他說:“還是地鐵方便,大約半個小時就到了,要是開車,高峰期的時候要花一個多小時。”
2019年元旦假期期間,廣州地鐵日均客流達到了989萬人次,這也是廣州地鐵客運強度長期居全國前列的一個縮影。
除了強度,廣州地鐵更是經受住了極端天氣的考驗。去年夏日,強臺風“艾云尼”給廣州帶來強降雨。“從設計到動工再到運營,光是應對洪澇倒灌,我們就筑起了五道防線。”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霖介紹,臺風期間僅有3個出入口因受到積水影響而臨時關閉。
地鐵線網通達性的日趨增強,使市民越來越喜歡乘坐廣州地鐵。6年來,廣州地鐵安全行車15.93億公里,運送乘客151.3億人次,單日最高客運量1002萬人次,日均客運量從563萬人次增長到829萬人次,承擔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從37%增長至51%。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把廣大市民的口碑作為廣州地鐵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丁建隆感慨地說。
2013年到2018年,廣州地鐵線網里程從260公里擴展為478公里。這6年,廣州地鐵不斷延伸,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更是推動著廣州這座樞紐型網絡城市的跨越式大發展。
從2013年的260公里,到2018年的478公里,廣州地鐵在這6年里快速織網,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隨著2018年12月28日,14號線一期、21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建成開通。至此,廣州地鐵將實現區區通地鐵,中心城區與周邊的互聯互通,為網絡型城市建設奠定了交通基礎。
2018年11月19日,廣州地鐵3號線東延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10號線、12號線、14號線二期等6條新線正式開工建設。廣州進入地鐵建設高峰,在建線路多達12條(段)、345公里。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的地鐵網,將使城市發展更強勁,市民生活更美好。
本版制圖:張丹峰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地鐵 上海 廣州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