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外媒記者首次跟拍"蛟龍號",這一幕令其驚呼
大海深處是什么?
2月14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推出一部重磅紀錄片,名為“中國水下捕獵”,這是外媒首次跟蹤拍攝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深海探索過程。其中,有很多首次公開的畫面,令外界頗感震驚。
紀錄片稱,中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大膽的深海任務,去從未有人類踏足的地方探尋,那里有著豐富稀有的資源和獨特的生物種類。中國研究船行駛在印度洋上,潛航員駕駛著“蛟龍號”潛入印度洋深處,科學家們則對“蛟龍號”帶回的深海資源、物種進行分析。
但事實上,對“蛟龍號”科考隊員們而言,每一次執行下潛任務都一刻不能松懈,深海中復雜未知的環境隨時可能發生危險。冰冷的海水、超高壓的水下環境、暗礁密布的海底,都讓潛水器上的人員精神緊繃,隨時都要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一旦這個重達22噸的大家伙失去動力,就會迅速下沉至海底深淵,外界幾乎無法施以援手。
片子記錄了一段潛航員付文韜和隊友駕駛著“蛟龍號”潛入印度洋海平面下3000米的熱液區的經歷。
畫面中顯示,海床上林立著不斷噴發的“黑煙囪”,“蛟龍號”這次的任務就是從熱液噴口抓取巖石樣本。這些看起來就像微型火山口的“黑煙囪”中,蘊含著非常珍貴的礦物和生物信息。如果能順利采集到樣本,將對熱液噴口的地質構造認知以及周圍生態環境分析起到關鍵作用。
然而,僅僅是接近“黑煙囪”就十分危險,因為其噴出的灼熱水流溫度高達400度。盡管“蛟龍號”艙體能承受高溫高壓,但玻璃窗是軟肋,若被灼傷可能導致艙體爆裂。
駕駛員付文韜在操縱機械臂取樣時突然發現,當船體隨著海底洋流漂移,左側窗口被黑煙遮住,右側玻璃窗已非常接近熱液噴口,于是立即轉向離開?!翱赡芪覀內藭涣粼谏詈?,我非常擔心,因為潛水器的兩個推進器不能停止運轉或發生故障。”
幾個小時后,“蛟龍號”返回海面,回到母船,這時大家才看清,船體上留下的大塊灼傷痕跡??吹奖粺嵋鹤茻诨呐擉w,跟拍的半島電視臺女記者驚呼,“發生了什么?!”
付文韜回答稱,“這是被高溫灼傷,離窗戶越近越危險。太危險了。”
作為中國首批專業潛航員,付文韜先后參加了“蛟龍號”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全部海試任務,還曾獲得國務院授予的“載人深潛英雄”的稱號。擁有豐富駕駛經驗的他,每一次駕駛“蛟龍號”都不敢掉以輕心。
付文韜表示,自己身上的擔子仍然非常重,因為目前專業駕駛員人非常緊缺,這是緊迫的事,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專業駕駛人員。
“我希望他們能快速成長,我們只有兩名專業駕駛員,我們需要駕駛的次數非常多。這對我們很重要、對我們國家也很重要。所以,對我而言,這是非常重大的責任?!?/p>
紀錄片記述了付文韜帶教的學員之一——張奕的故事。張奕是一名非常年輕的中國科考隊員,正在接受深海潛航員培訓,她夢想能在科考中有新的發現。目前,張奕也已正式成為中國首位駕駛“蛟龍號”的女潛航員。
張奕告訴記者,第一次駕駛可能是最危險的,所以有一點害怕?!拔乙恢痹诟嬖V自己,要變得更強才行。當時自己還在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水下發現一些動植物的新品種,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給它們命名,這些事簡直太酷了?!?/p>
由于海底溫度較低,張奕第一次下潛甚至在身上貼了7片“暖寶寶”用來取暖。下潛前一晚,張奕穿上新制服,“衣服胸前有紅色的中國國旗,我喜歡;這是我成為實習潛航員的一天,我夢想著有一天能穿上這身印有國旗的制服,很美。”
當她看到海底裸露的巖石,發光的小魚還有大片的???,更加堅定了當好一名“海洋人”的決心。如今的張奕已經可以獨立駕駛“蛟龍號”進行下潛作業了,她表示在海底的幾個小時需要良好的耐心與毅力,并且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絕對專注。
當然,還有年輕的中國科考人員對探索未知世界無比高漲的熱情和敬業精神,同時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他們也默默承受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有年輕的科考人員對記者稱,當這次下潛任務的七個設備中有六個出自自己之手時,感到責任和壓力重大,任務執行前三天幾乎無法入睡,甚至偷偷流淚。
當看到任務順利進行時,中國科研隊員也難掩心中激動。未知的挑戰成為隊員們前進的動力。
2012年6月24日,中國“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首次突破7000米下潛深度,隨后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這意味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中國 蛟龍號 記者 首次 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