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以數字技術創新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相遇,塑造出嶄新的文化產品,更會帶來豐富別樣的文化體驗
故宮等公共文化單位以“跨界”之思和“網紅”之勢,舉辦相關文化活動,獲得年輕人追捧,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對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數字技術融合現代審美,讓傳統文化以全新方式呈現,推動中國文化在不同文化語境中被喜愛、被接納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文明數千年一系,蘊藏博大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浩瀚典籍里的文字佳篇、博物館里的文物精品、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存,都是文明華彩樂章的歷史凝結,已經成為今天繁榮文化事業的“戰略性資源”。
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文化發展要求,把價值內容與技術元素融合再煉,如何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塑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產品,如何賦予中國文化精當表達,向世界準確傳達中國文化當代性,是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
數字技術塑型文化新生態
新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帶給社會全方位影響。對文化而言,數字技術不僅是文化生產要素和載體,也形成新的文化業態,進而塑造文化新生態,開辟文化創造新語境。
中國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相遇,會碰撞出嶄新文化產品,帶來豐富別樣的文化體驗。新技術手段已經深入影響文化生產方式、傳播方式、消費方式,催生文化生產新業態、新生態。例如,2018年用戶已超4億的中國網絡文學,成為影視文學最大來源,且受到海外讀者追捧。另一方面,“網生代”文化消費行為與審美趣味也不同于前代人,喜歡在更多元互動的沉浸場景中獲得體驗。文化創造者要利用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營造虛擬場景,豐富充實傳統文化空間,創造出可廣泛共享的產品,為公眾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參與體驗。
發掘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要注重把典型化提煉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產品塑型結合作為目標,創造出在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受人歡迎的“網紅”產品。目前,不少地區注重地方文化資源IP(知識財產)化,多樣化數字內容帶來豐富文化體驗,也為地方品牌推廣提供網絡傳播抓手。走得更遠的是,將虛擬內容與實體經營結合,通過創造一個特定IP,借助完整鏈條開發實現多樣態文化產品運營。比如日本多年來通過對“知音未來”這個虛擬角色的運營,已經實現個人演唱會、游戲、唱片、實體店持續經營運作,成為數字技術創造IP形象進而實現實體化發展的經典個案。虛擬人物造就真實體驗,數字科技助推文化傳播,前景可期。
傳統文化遇上數字技術,會煥發出嶄新光彩,為現代人帶來別開生面的文化體驗感受,技術已成為影響文化生活不可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現代創意造就文化新產品
中國有五千年燦爛文明,文化資源取之不盡。怎樣才能站在時代高度,運用創意和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邁向未來?關鍵是將傳統文化資源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社會共享的文化成果,引導擴大優質文化消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更加個性化的精神和物質需求,為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以新創意和新設計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將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當代價值觀相結合,賦予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新型文化產品的創造不是簡單重復再現傳統文化,而是依托傳統文化要素,以現代意識燭照傳統、熔鑄新思,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創造出文化新作。備受國際藝術界矚目的藝術家蔡國強裝置藝術作品《草船借箭》便是“中國資源的借取與活用”,“草船借箭”這一出自《三國演義》的經典故事,從古到今已經被不同形式藝術演繹,蔡國強以其新形式新創造再次引起關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和動人情節,有畫不完的題材、講不完的故事、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需要當代人對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創造性開發,通過新型創意和嶄新創造將其轉化為新產品、新業態,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產品的新生產。
文化藝術與數字科技在創新結合上迎來新機遇,如何在數字內容構建中含蘊傳達文化價值,服務當代人的精神養成和文明生發,在技術、商業與文化價值共贏中贏得大眾,需要我們給出探索與解答。一方面要把握好數字經濟歷史性機遇,利用數字經濟賦能傳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傳統文化內容數字化、網絡化轉化,實現文化產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以提高效率帶動產能和品質提升,獲得適應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環境下的更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利用好新技術手段、制作方式、傳播載體的顛覆式變革,生產高質量網絡原生文化內容,發展“新型內容產業”,如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直播、網絡表演等新業態,適應年輕群體文化娛樂需要。其中關鍵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容與新形式要素結合好,實現技術要素、文化價值、商業利益的統一,真正推出數字文化精品力作。比如某網游產品2018年用戶規模已經超過3億,其中古代建筑、人物、服飾、音樂、場景等傳統文化元素都在二次創作中獲得新升華,如莫高窟經典“飛天”形象被打造成熱門游戲造型,網絡游戲已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信息化時代的文化消費和知識生產,技術要素比重越來越重,但文化價值卻不應被稀釋,技術與價值、工具與理性,都在新產品層面獲得融合提升的契機,數字技術融合現代審美讓傳統文化以全新方式呈現,中國文化價值也在不同形態文化產品中融通共生。
全新體驗推動文化大傳播
當今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通過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以活化的新形式發揚其深厚內涵,涵養中國精神,滋潤現代人生。不論是為當代中國人更好理解傳承民族文化,還是為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樹立國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們發揮宏大傳統優勢,開掘文化資源蘊藏的巨大價值,創造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體驗。
數字技術為更好再現文化遺產提供支撐。文化是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每個時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態,即便那些恒定不變的價值,其表現形式也不斷發生嬗變。近幾年,集中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大博物館紛紛利用數字技術改進展陳方式,優化文化遺產“用戶體驗”,利用諸如VR技術、虛擬空間技術等生成逼真、實時、三維虛擬場景,強化展覽互動性和參與感,滿足觀眾感知和互動需求,加強觀眾對文化遺產的認知理解。數字敦煌、數字故宮等都讓我們以新鮮有趣的形式、真實可感的體驗徜徉于歷史文化場景,感受傳統文化藝術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宮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資源的國有文化單位,基于傳統文化“IP”,通過與游戲、動漫、影視、文學以及社交平臺全方位融合,設計開發器物產品和數字內容,使傳統文化魅力不斷傳播發酵,推出一批人們爭相體驗的網紅產品,數字技術讓傳統文化以全新方式獲得時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宮文創產品已突破10000種,文創產品收入達15億元。故宮以“跨界”之思和“網紅”之勢,舉辦相關文化活動,獲得年輕人追捧,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對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獲得更好傳播和更大影響,還要把中國要素與時尚表達有機結合起來。目前這類具有強勢文化傳播力的文化產品和品牌媒體還比較少,缺乏像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品牌產品。有待更新思維模式,重視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適貼切的表達方法,最終呈現出既具備中國文化深遠意味又貼近海外受眾審美習慣和對中國元素期待的文化產品,進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國門,在交流互鑒中綻放獨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與競爭中實現共存共榮,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條件借助數字技術提升內容傳播的效度、強度和廣度。作為一種戰略性資產,傳統文化資源如何進行“活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偉大時代對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課題,還需要我們在國際國內視野中,順應時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趨勢,不斷實現內涵挖掘與表達創新的雙向突破,創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廣泛傳播力的中國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傳統文化 數字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