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單院長,值得這個時代給他一個美好的“下場”
故宮會記住單霽翔。我們也會。
在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中,他顯然是知名度最高、也是爭議相伴的一位。
在故宮的7年,單霽翔無疑做了很多事。對普通游客來說,最重要的,是故宮“活”了、“火”了,有親近感了。
有兩件事,具有象征意義。故宮的大門,從前只為皇上開啟,后來只為“貴賓”而開。因為一位東北大爺的抱怨,單霽翔決定設了三個安檢口,“讓觀眾自由選擇,想當皇帝當皇帝,想當大臣當大臣”。再有,就是今年的元宵節,“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故宮94年來首次開放夜場,3500張票,3000萬人搶……
故宮門戶開放的故事,我們隱隱然讀出了“平等”二字。在文化面前、歷史面前,每一個后人,無論品級尊卑,無論學養高低,無論貧富差異,都有頂禮膜拜,或好奇張望的權利。最為等級森嚴的故宮,變得家常了——在“正大光明”因精心重布燈光而從幽暗變得明媚之際,在排隊可以喝到宮里燒的熱水以及泡方便面之際,在渴求與國寶一親芳澤的“故宮跑”之際,在文創產品讓昔日的“奴才”、“臣下”的后人們也可以動輒稱“朕”之際……
故宮“看門人”的這番苦心孤詣,在他轉身離去時,適時留下了一些值得琢磨的問號。
在這個手指輕點便能與全球頂級藝術品謀面的時代,任何文物都觸手可得,細節放大、專業點評、回放重溫,得來全不費功夫,為什么人們、特別是“外行”們,都還一定要到故宮和國寶直接謀面?
把陸游的詩改上兩個字,便可洞悉今人心事:網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物要躬行——唯有零距離,方能穿越千百年,和不同朝代先賢團團揖坐,如見先人伏案時毫端蘊秀,如嗅先人潑墨處芝蘭之氣,如聞君臣晤對的激烈詞鋒,更和明清君臣妃嬪們在同樣的殿堂見到同樣的夕陽、穿越同樣的長廊,想著重重疊疊不同的心事……感謝故宮,讓我們有幸目睹運筆于1600多年前的晉人書信、涂抹于萬國來朝的大唐遺墨,以及歷經戰火、興衰甚至陰謀而幸存的宋代山水與明清園林……當那些漫長的劫后余生故事,那些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用“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當代國人便從這些點點滴滴的相觸相擁中,滋養出文化上的浩然之氣。
故宮,如此這般的門戶開放,讓我們既為“看門人”的慧心、也為“進門人”的虔心感動,忍受擁擠和長隊,只為享受片刻的精神洗禮。
因此,網紅故宮,也是一種提醒。
國人對歷史人文的饑渴,與文化供給、文化創意的稀缺形成巨大反差。無數“月光寶盒”仍然深藏甚至蒙塵,需要專業的、有創意且有時代感的打開方式。
單院長不僅在守護故宮,也在經營故宮。有時這也為他帶來爭議,而爭議也為故宮帶來新的“流量”,新的變革。文物不能市場化,但文化可以成為產業,文化產業特別是經典文化的粉絲廣布,不但具有人文傳承的意義,在當下也可提振信心,成為經濟發展的“突圍部隊”。國際經驗表明,在經濟爬坡階段,文化市場往往能產生某種“口紅效應”,文化創意產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激勵作用,并為自己贏得寶貴的發展機遇。
如果能有更多的專業“看門人”,用文化的力量、市場的力量、社會的力量、高新技術的力量,讓久藏深閨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成為人們爭相打卡的網紅,開發出源源不絕的文化創意產品,培育創新型新文化業態,深孚民心,深具發展空間。
“故宮歷史上有六任院長,我是第六任。每一任院長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長都沒有好下場。故宮有無數的庭院,進來一個小偷就能把一個院長搞下去……平常說做事要萬無一失,我們一失就萬無。你做9999件事,一件事沒做好,文物損壞了,你就必須要下臺,這就是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責任。”
如履薄冰的單院長,在故宮走破了20多雙布鞋,值得這個時代給他一個美好的“下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故宮 院長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