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助力實體融資:要有情懷,更要講市場規律
“4月1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拍下了黑洞,據說要完成這件事,需要有一個相當于地球直徑長的望遠鏡才能做到,所以全世界范圍內60多家機構合作,安排了8個觀測站一起來拍,才收獲了很好的結果。仰望天空,也要腳踏實地。正如今天我們討論的普惠金融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的話題……”4月18日,杭州,中國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論壇,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會聯席主席貝多廣的開場白“hold”住了全場。
5個小時后,記者在機場邂逅“貝主持”,采訪機會“從天而降”,一個問題脫口而出——如何理解普惠金融的外延,以及各參與方之間的合作?
事實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在廣西調研過程中,部分委員對于制造業融資與普惠金融之間的關系是“存疑”的。當時,記者的一個疑問是,普惠金融是否真的“不適用于”制造業融資?
“普惠金融服務的概念并不狹隘,它既不應該被視為政府‘命令’銀行做什么,服務模式也不只限定為貸款,比如應該包括但不限于產業基金和股權投資,對制造業企業更是如此。如果大家可以接受股權投資,企業發展好了,無論企業還是投資人,都可以大賺一筆的。”貝多廣思路清晰。
貝多廣同時談到,政府牽頭的產業基金也可以作為企業的長期資金來源。但政府在這里不要參與太深,“不要覺得基金是你牽的頭,整個項目就都由你來做主。事實上,你只需要開個頭,吸引大家來,至于后面如何為投資標的定價,還是要聽市場的。”貝多廣這樣說。
這段表述,恰與前期調研路上委員們聽到的一種反應呼應。當時有企業反映,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存在對企業估值過低的情況,這直接影響了市場參與者的估值判斷,不少優質企業甚至因此拒絕了政府產業基金帶來的“背書”。
那么,普惠金融就是要為金融服務成本打折嗎?在貝多廣看來,這顯然不是正解。
“改革開放40多年,我最大的體會是讓市場解決資源配置。比如過去我們吃魚都要憑魚票,后來改革開放,大家都養魚,魚的價格就下來了。資金的問題也是如此。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資金的流向,農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東部,我們要想,資金為什么會流出來?如果在特定區域降息、貼息,資金可能還是留不住。而如果你一碗水端平,資金反而會聚集,因為它有利可圖。所以我建議,針對農村地區的存貸款利率水平也要放開。事實上,農民現在面對的是融資難的問題,不是貴的問題。因此你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時盡量不講年化。”貝多廣有此一說。
他以水果店的日常經營為例。“一家水果店,門面是租來了,老板必須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賣掉更多水果,才能掙更多的錢。但水果生意季節性很強,過年過節需求量大,他需要大量資金進貨,這種周轉也就是半個月到一個月。同時,水果毛利率又很高,比如20元一斤的水果,資金成本只占到20%,如果你按年化利率算,年化利率可能會達到19%,但這種生意就是融不到資沒法做,融到資就能解決一家子人的生計。我們調研中也統計過,這種水果店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萬元左右,多數是夫妻店,孩子也要上學之余來幫忙,可以說這種融資能夠解決一個家庭的收入來源。”開始登機前,貝多廣抓緊時間,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完整的案例。
編輯:秦云
關鍵詞:實體融資 情懷 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