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四問“深藍”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名叫《假如海洋空蕩蕩》的書,書中講從1988年開始,每年人類捕撈的魚類數量比上一年下降50萬噸,到2050年時,捕撈量將比今天少30%,地球上一半的人將吃不到魚。人類面臨的不僅是漁業捕撈量下降的問題,還有種類的替換。曾經廣受歡迎的大型魚類已經消失,漁民們轉而捕撈小魚小蝦。
如果我們的祖先看到今天餐桌上的魚,或許會嘲笑說:“這些魚都是用來做魚餌的!”如果繼續這樣掠奪海洋資源,或許我們的子孫就只能吃浮游生物了。
作為一個臨海國家,我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3.2萬公里的海岸線,整個雞肚子都泡在海里。然而,這樣的中國卻面臨著“近海無魚”的殘酷事實。究其原因是前些年有些海邊的漁民們發揮了超常的智慧,發明出了一個比一個殘酷的捕魚方式。用燈光引誘、用聲波震暈、用高壓電屠戮……這些毀滅性的捕撈方式不僅把近海的魚蝦捕撈殆盡,也對整個海洋體系產生了威脅。
在采訪過程中,徐茂波委員也與記者談到根據不同魚類、貝類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捕捉方法,而不是用“掃地窮”“絕戶網”“電捕魚”等殘酷的方式。然而,最讓徐茂波委員擔心的還是海洋微塑料的問題。他不斷強調“海洋微塑料”這一污染將對以后海洋生態產生的危害。
據報道,目前海洋中的塑料與浮游生物的比例高達1:2,也就是說,塑料垃圾占了海洋浮游生物的一半。你可別小看了這個數字,地球海洋面積361000000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71.8%,所以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海洋面積這么大,可想而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真的太多了。
在海洋環境中,微塑料帶來的危害有兩個方面:一是微塑料可釋放出有毒有害物質,二是微塑料比一般塑料更容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質。更為嚴重的是,微塑料被鳥類、魚類、底棲動物等海洋生物攝入后,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甚至可干擾牡蠣等動物的生殖能力,對它們造成嚴重傷害。
那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其實有很多。比如,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少用一次塑料袋;每天少點一次外賣,盡量出去吃或自己在家做飯;工廠在生產產品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塑料袋,而用一些環保、可回收的替代品包裝產品……
這些都是能夠減少海洋的塑料污染的措施。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很小,但是集所有人的力量一起就是很大的力量。
積垢日久,唯有戮力同心,砥礪前行。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海洋經濟 徐茂波 王啟堯 武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