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吳國華常委: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 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 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吳國華常委代表臺盟中央的發言
2018年以來,美國相繼針對中興、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無理打壓,這些事件進一步凸顯了加快實現我國相關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突破進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中共中央對此高度重視,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目前,國家在加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方面,依托重點大學、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等,建立了一大批國家級研發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試點)、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并對應用基礎研究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以年均30%的速度增加投入。同時,通過調研,我們認為目前我國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也還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瓶頸,主要體現為:
一是研發平臺多頭布局。除科技部以外,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也相繼批復了一系列國家級研發機構,形成了多個相互獨立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體系,在不同體系下從事相同或相近研究,多頭部署、重復建設在所難免,亟待從國家層面上加以統籌布局。二是財政投入碎片化。由于多頭部署的研發平臺很可能從事相近相似的共性技術研發,多頭支出的財政投入很可能肢解財政資金的規模效益。而對于“多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研發平臺,則可能會從不同部委獲得用于同一領域研發的資金支持,存在過度扶持、低效浪費的可能。三是研發成果產業化機制不暢。長期以來我國的科技評價體系側重于論文、專利等科學價值標準,反映研發績效的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標準所占權重不高、受重視程度不夠,科技產業兩張皮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效率。四是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交易市場發育不足。這種不足既有供需不足并存的困境,也面臨有效定價機制缺失的困境,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市場性擴散。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施策:
一、 明確研發平臺功能定位,統籌優化研發平臺布局。在國務院層面設立統籌優化國家級研發平臺的管理機構,根據國家戰略需求、研發平臺目標定位及科研實力等因素,對各部委主導或批準設立的國家級研發平臺進行全面梳理評估,進一步明確各研發平臺的核心功能定位,打破部門藩籬,推進跨部門研發平臺的優化整合。
二、 整合研發財政資金,構建彈性支持機制。在國家級研發平臺管理機構領導下,由財政部統籌劃定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財政支持總量,把優化整合進度作為財政資金投入的重要衡量指標,對于完成優化整合、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的研發平臺優先予以財政支持。鑒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目標導向特征,在財政資金分配上,應以競爭性、差異化為原則,避免“撒胡椒面”式投入。對于技術覆蓋面廣、制約領域大、“卡脖子”嚴重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應予以穩定性、高強度財政支持;對于單一產業領域、市場化程度高的共性技術研發,應采用競爭性支持,突出成果導向,鼓勵市場化運作。
三、 完善科技評價制度,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效能。對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評價體系,應凸顯其應用性和經濟性,提升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評價權重。對相關領域研發人員的評價體系也需要相應完善,從以往側重于對研究人員個人的論文、專利數量評估的科學價值評價體系,轉向側重于對研發團隊的科研成果效益評估的產業價值評價體系,對研究人員個人的考核重在考察其對團隊研究成果的貢獻。
四、 完善優化技術交易市場體系,推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市場化應用。由科技部牽頭,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支持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并從供求信息發布、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資金扶持。通過建立主要由市場主導的科技創新成果評價和轉化交易機制,扭轉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不暢和市場價值創造能力不足的問題。
(發言人系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臺盟中央副主席)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