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專治各種不明白的物理學霸們 如何成科普“網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日電(記者 上官云)“小強為什么摔不死?”“燃燒后的火柴為什么具有磁性?”“往臺風里扔一顆原子彈會怎樣?”……這些好奇心驅使下的小問題隨處可見,看似簡單卻沒那么容易回答,因為它們背后還藏著各種科學知識。
在信息流鋪天蓋地的互聯網上,一群平均年齡僅僅25歲的年輕人把那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收集起來,用科學手段尋找答案,最后通過最流行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公布在網上。
他們是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幕后團隊。在堅持了五年的時間后,最近,這個專治“不明白”的公號火了,做實驗、講段子……大眾眼中高冷的物理學知識,在他們的努力下變得平易近人起來:科學,原來也可以很有趣。
“科普網紅”公號誕生記
“很累。剛開公號的時候,每天一睜眼想的就是今天推送些什么內容才好。”這是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負責人成蒙的感受。
2014年11月1日,“中科院物理所”公號正式上線,最初負責公號日常工作的,只有成蒙一個人。他也剛剛才博士畢業留所,這是接到的第一個任務。
“現在看來,果斷開公號應該是我們當時勇氣的體現,想和所里的官網形成互補,甚至是做一個更有影響力的平臺。”他觀察過,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公眾號,內容主要以招生、政務信息和科研成果等為主,閱讀量實在慘淡。
成蒙和時任物理所綜合處處長魏紅祥認真做了調研,“大家其實愿意了解一些科學知識。但去看物理所網站的人很少,自媒體這么流行,潛在觀眾太多了,如果定位恰當的話,物理所的公眾號就可以成為一個受關注的自媒體,所以我們決定走科普路線。”
一開始,成蒙主要搜羅各種靠譜科普文章放在公號上。隨后,他邀請所里幾個動手能力強、表達能力又好的小師弟“入群”,幾個人一商量,定下了“問答”、“正經玩”和“線上科學日”三個專欄的雛形。
“現在,我們的團隊超過40個人,有人畢業離開,也不斷有新人加入。”隨著時間推移,成蒙成了“元老”,負責內容的審核把關。而這個公號的粉絲也已接近百萬,成了新晉科普“網紅”。
科學?也可以很有趣啊
對非專業人士來說,物理學知識往往自帶難懂標簽,充斥著各種符號的科學很難領會。但中科院物理所的公號內容,打破了這個慣例。
“科學其實可以很有趣的。”成蒙舉了一個例子,“我們所里的曹則賢研究員,是真正的大科學家,他的講課內容一點都不枯燥。”
有一回,曹則賢給學生授課時,涉及電荷的靜電屏蔽效應。看著臺下一臉懵的學生,他做了一個有趣的比方:正負電荷好比男生女生,當兩個電荷距離較遠時,其中一個電荷的周圍如果被異性電荷圍繞的時候,中間這個電荷就相當于被靜電屏蔽了。
“他跟學生們說,你看,這就是異地戀的現實悲劇,身邊的異性干擾你和外地的ta的感情。”在成蒙眼中,曹則賢就是一個能把物理看透且講透的人,經常會用社會里一些現象和物理知識類比,生動且充滿智慧的思考。
類似的內容還有許多,其他人看完的感受也是如此。曾經有一位粉絲在后臺留言,“我一文科生居然能看懂!”這句話讓成蒙很感慨,“某種意義上,算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吧”。
在B站和抖音走紅
隨著各種視頻平臺的風行,成蒙和小伙伴們開始琢磨起直播的主意。
他們先布置了一件直播室,面積不大,裝飾也不甚精致,看上去相當“磕磣”。在固定的時間內,他們會準時開始直播,內容往往圍繞幾個小實驗展開,然后跟在線的粉絲們聊聊科學。
這些科研界的“主播”們并不注意個人形象,白天在實驗室跟瓶瓶罐罐和各種儀器打交道,晚上可能穿著T恤短褲就出現在鏡頭前,解讀的也都是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同樣做科普,我們的定位是接地氣。”成蒙知道,“中科院”的頭銜難免讓公眾有一種距離感,好像這里的科學家講得知識就應該聽不懂才正常,“我們的科普對象比較明確,主要是青少年,還有老百姓,自然要根據大家的喜好對癥下藥”。
當然,公號中或者視頻里也會推送一些資深大家講授的內容,但通常會更硬核一些,能消化的人群可能至少得有大學物理的基礎。成蒙比較滿意這樣的搭配,基本能涵蓋大家的需求。
在抖音上,他們擁有上百萬粉絲;在B站上,則被粉絲們親切的稱呼為“中二所”,最活躍的李治林也得到了“大師兄”的昵稱,到現在誰在物理所打聽他,一提“大師兄”,幾乎都知道。
與二次元無縫對接的科研工作者們
現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號團隊的成員們,已經把科普內容傳遞到當下流行的幾乎所有新媒體平臺上,并努力說服更多的科學家,尤其是所里的研究員們,去各個平臺跟觀眾互動。
“可能大家確實不太會想到,科學家也有調皮的一面,官方科研機構的賬號竟然也會說些網絡流行語,甚至是段子。”但成蒙相信,“了解這個領域的人,尤其是我們的新媒體粉絲們應該見怪不怪了,大家已經是時常互動的朋友”。
有一個來自粉絲的小故事,讓成蒙感動許久。他說,2015年夏天時,國科大一位負責人去云南招生,在一個很偏遠的地區,他和學生們聊天,有個孩子脫口而出,說想去中國科學院大學。
“隨后,這個孩子又被問到具體想去哪里,他竟然不假思索地說中科院物理所,原來早就關注了我們的公眾號。”在運營公眾號之初,成蒙也懷疑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沒啥意義,但這個故事讓他堅定了努力下去的信念。
不過,被粉絲們叫做“科普界的網紅”,成蒙和小伙伴們有時心里也會有一點點“慌”,“畢竟科研工作者整體上還是低調一些,大家來看內容討論物理知識就挺好,不用像追星一樣追捧”。
“我們,不過是一些科學內容的傳播者,那些真正偉大的科學大家們,才應該是年輕人的偶像。”未來,成蒙也計劃著動員更多人參與到科普工作中去,“能讓大家多學點有益的知識就好,對吧?”(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成蒙 物理 科普 公號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