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發展避災減災農業刻不容緩

2019年08月05日 10:44 | 作者:謝涵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農業的發展受到多種條件的制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洪澇災害的影響。今年汛期以來,一些地方降雨量大,山洪來勢猛,成災快,損失大。據統計,今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全國675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640千公頃,農田水利設施破壞4.1萬處,農作物經濟損失924億多元。在山洪災害防御中,如何緩解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威脅,降低農業經濟損失?筆者認為,重點應是發展避災減災農業。

一、 采取綜合措施,減輕自然災害

目前,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和組織體系還不夠完善,已有的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可操作性不強,部分山區群眾防御山洪災害意識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低,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山洪的危害。針對一漲一落的河流山溪水,應根據山洪來勢猛、時間短、摧毀快的特點,減輕山洪災害的力度,做好“快”“慢”兩篇文章。“快”就是已匯集在溪河的水讓其快速流去,不受阻礙;“慢”就是減慢地表水匯流溪河的速度,降低它的沖擊力。要加強水土保持。首先要抓好封山育林。對山林要一封多年,加快人工林營造力度,25度以上的坡地退耕還林,荒山、疏殘林植樹造林;不到25度的坡土改為梯土,外加土坑,以此達到阻緩水蝕,攔截雨滴,調節地表徑流,固結土壤之目的。在一些山坡,以工程措施構筑一些如“谷坊”之類的防護工程、山溝治理工程,使其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加快行洪速度。要依法治水,加大河道的治理力度,抓好大小河道的清障工作,對行洪區內違規修建的房屋、橋梁、水壩等建筑依法進行一次集中清理。全面完成河流劃界工作,留足河道的行洪區和泛洪區,讓路于水。

二、 明確實施減災避災的農業項目

發展節水型農業。我國降雨量分布極不均勻,一般春夏多雨,“夏至”斷雨腳,夏末秋冬干旱。為防止干旱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應將天水田逐步改種,種植玉米、雜交高粱、蕌頭,積極試種巴西旱稻。玉米一年種兩季,畝產可達1200公斤,畝產值可達5000元,比種一季水稻增值3倍。雜交高粱畝產600公斤以上,產品既可作飼料,又可直接與酒廠形成訂單農業,產值比水稻效益好。蕌頭是一種經濟效益可觀的農產品,它是食品罐頭的主要原料,不愁銷路。巴西旱稻是1992年從巴西引進的巴西旱稻珍貴品種之一,經我國試種示范和在全國20多個省280個試點試種,至今已在全國各地推廣上千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逐步擴種耐漬型作物。一些溪河沿岸及江河沿岸低洼處,每年要水淹二、三次,每次長達三、四天,如遇水稻抽穗、揚花、收獲期,洪水一淹,基本失收。我們走訪農業部門有關專家,建議種植耐漬型作物,如蒔菇、高筍、蓮藕、空心菜,水淹四天四夜,照樣高產豐收。各地可以試種,摸索經驗,穩步推廣。

三、 建立持續避災減災長效機制

我國農業的防災減災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綜合治理”的避災方針,防患于未然。一是千方百計籌措避災減災農業資金,逐步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多形式、多方式、多渠道的投資體制,按照“誰開發,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加大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入實施減災避災農業;二是探索避災減災農業保險模式,減少發生農業重大災害突發事件農民承擔的風險;三是強化科技服務,依靠科技服務,加快避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開展農技培訓,加強鄉鎮農技站、水利站建設,發揮他們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支撐作用;四是完善各級氣象部門災害天氣預警預報和人工影響天氣服務系統建設,提高氣象部門對農業避災減災的服務能力。(作者系湖南省邵陽市政協常委)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業 避災 減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