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農村福利院床位閑置過半、城市養老一床難求,咋破解?
人民政協網十堰市8月7日電(尹熙祥 彭勇)近日,湖北竹溪縣政協委員前往貧困地區開展民意懇談調查,對農村福利院入住率低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
農村床位閑置過半,城市養老一床難求
湖北竹溪縣政協在調查中發現,全縣18所鄉鎮農村福利院現有的2000張供養床位,僅有1064人入住,入住率53%,造成資源大量閑置。相比之下,城里養老床位資源緊張,工薪階層能夠接受的平價養老公寓一床難求。
城里撐死,鄉村餓死,養老資源為何“分配不均”?根據基層反映,有的五保老人觀念陳舊,戀家戀土,惦記著自己的一點私產。還有少數五保戶因福利院人生地不熟、不自由,不愿入住福利院。加之精準扶貧異地安置將分散特困人員納入安置重點對象,也在一定程度導致入住對象數量減少。
據座談了解,福利院工作人員待遇低、不專業,工作難安心、服務質量難提高也是導致農村福利院資源閑置的重要原因。現在除福利院負責人享受財政工資外,其他護理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不高,工資待遇低的問題。有的福利院重建設輕管理,硬件建設好,管理不到位,導致服務對象對服務頗有微詞,不愿入住。
福利院運轉經費投入不足更是扼住了農村福利院發展的咽喉。以湖北省為例,湖北縣級集中供養標準10200元/年,分散供養標準6600元/年。盡管供養標準不低,但福利院日常運轉所需的水電、燃料等費用均沒有納入財政預算,全靠福利院自籌。資金上的不足影響了院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就相應影響了福利院的入住率。
調查中,一位長期在鄉鎮工作的政協委員說,鄉鎮福利院入住率低主要是因為老人“不能來”“不想來”。由于鄉鎮福利院是按照行政區劃設置,集中供養符合政策規定的“三無”老人并實施“五保”,因此只有政策規定之內和區域范圍之內的老人可以入住;加之貧困縣農村老年人收入水平較低,每月僅有100多元的養老保險待遇,因此他們入住養老機構的意愿并不強烈。
盤活農村空置福利資源,走城鄉養老結合之路
調查結束后,委員們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是走城鄉養老結合之路。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城市空巢老人到農村福利院來養老,配建醫養結合的保障設施,既能緩解城市養老床位緊張狀況,又能讓城市老人在鄉村田園怡養身心,更能盤活農村福利院閑置資源,可謂一舉多得。
二是走提升服務水平之路。公開選拔一批有愛心、樂于奉獻、熱愛福利事業的人擔任院長。通過以錢養事公開聘用一批甘于吃苦、全心全意為五保對象服務的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其工資福利待遇比照全額事業編制人員標準執行。建立完善福利院工作人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護理、關愛培護等經常性工作培訓,做到按崗定人、按崗定責,其工作接受服務對象監督。同時,加快福利院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配備理發間、小賣部、太陽能浴室、醫務室、室內洗衣房、娛樂活動室、閱覽室、室外活動場地等項目,組織經常性吹拉彈唱等文藝活動。大力發展院辦經濟,利用土地、山林等資源,組織有勞動能力的院民開展種、養殖、手工等生產經營活動。加強與周邊學校、醫院、志愿者隊伍的聯系,互聯共建,不定期組織心理醫生開展精神撫慰等服務。通過服務水平的提升讓老人由“不想來”轉為“搶著來”。
三是走醫養結合的創新之路。在確保鄉鎮農村福利院公益性質的前提下探索“公建民營”模式,在完成本鄉鎮特困對象應保盡保的基礎上,利用福利院閑置資源,吸納農村有子女但無人照料的老人或城市老人到福利院來養老,收取一定費用,增加福利院收入,所有收入用于加強福利院建設和改善供養人員的生活條件。建立特困對象醫療保障、縣鄉醫療機構掛鉤服務等制度,主動為院民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就診等服務。也可與縣級醫院聯合打造醫養結合體,集中供養城鄉特困或失能老人,配備全科醫生、康護理療區等,為入住老人提供盡享專業的醫療服務,把鄉鎮福利院建成實施醫養結合應對老齡化的好窗口,城鄉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好場所。
四是走強化政策宣傳之路。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政策法規的宣傳,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政策宣傳到村組農戶。對分散供養五保對象應加強溝通引導,通過組織他們參觀新福利院、與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交流等辦法,讓他們切身感受福利院條件的優越,轉變思想觀念,破除戀舊的思想障礙,早日加入到集中供養的行列中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福利院 農村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