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凱里市“三向渠道”扣緊脫貧攻堅“人才鏈”
凱里市堅持把“人才強市”戰略作為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杠桿,扎實推進人才與脫貧攻堅融合發展,補強本土人才“主體鏈”、補齊在外人才“回流鏈”、補足外來人才“引進鏈”,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建好“活水源”,補強本土人才“主體鏈”。一是黨政人才引領。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目標,全面優化培訓資源配置,統籌開辦科級領導、年輕干部、“兩委一隊三個人”、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各類班次和選派干部赴外掛職鍛煉。持續選優配強基層干部人才隊伍,組建由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鎮包村干部、村兩委、農村黨員和部門聯系幫扶貧困戶的黨員干部為主體的黨員脫貧攻堅先鋒隊,充實壯大一線力量。去年以來,開展各類培訓和掛職39期(次)1.2萬余人次,投入培訓經費超過270萬元,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下沉干部2260人,解決發展和民生問題超過6800個。二是農技人才支撐。緊扣農村產業革命需求,聚焦五大主導產業,整合“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專家人才資源,建立農業專家和群眾互聯互通機制、產業扶貧技術專家庫、扶貧專家組、技術服務小分隊,把農業專家匹配到產業鏈上,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科學種養殖技術。去年以來,組織開展咨詢“訂單服務”和農業專家“集中會診”260次19000余人次,技術培訓84期4700余人次,提供指導服務7200余次,培訓種植大戶及農技人員200人,解決技術難題80個,項目合作5個,轉化科技成果2項。三是鄉土人才帶動。加快本土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土專家”“田秀才”“農博士”等人才信息庫,大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技能提升工程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去年以來,開展培訓156期7700余人次,挖掘培養了一批帶動強、技術硬、懂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攻堅隊。扎實推進人才工作“三名”工程,積極培育打造本土“名”人才,先后在教育系統、衛生計生系統以及旅游和商務系統等評選出名校長10人、名班主任30人、名教師59人;名院長4人、名醫師10人,名護士10人;名廚師10人、名導游3人、名工匠17人,名繡娘15人,建成名人才工作室10個。
裝好“助推器”,補齊在外人才“回流鏈”。一是發展“雁歸經濟”新引擎。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庫,按照政界、軍界、教育界、科研界、經濟界、衛生界、文藝界、新聞傳媒、港澳臺同胞、海外人士等進行分門別類采集統計,目前已統計在庫的各方面人才884人,為凱里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助推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出臺《凱里市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孵化省州兩級創業就業基地,建立市鎮(街)兩級創業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實現返鄉創業“零障礙”。去年以來,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87戶4600萬元,培訓創業就業率超過67%。孵化省級創業基地凱里市城歸人員創業園和州級創業基地黔東南州銀田農產品物流園,入駐企業812家,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超過4650人。二是探索人才招商新路徑。制定《凱里市招商專員聘任及管理辦法》,建立招商專員機制制度,強力做好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社會引資人招商工作,聘請17名具有凱里籍和援黔(凱)干部身份且具有一定區域性和行業代表的熱心招商引資事業、渠道多、信息廣并致力推動凱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為凱里市招商專員,全面推動人才與招商引資深度融合。三是架接高端培訓新資源。結合凱里市實際工作需要,重點圍繞脫貧攻堅、項目發展、城市建設、農業產業等方面設置課程。去年以來,先后邀請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36名凱里籍在外專家教授學者到凱里授課76期,培訓黨員干部群眾2萬余人次,為凱里發展注入了思路,提供了借鑒,找準了方面,找到了抓手。
用好“催化劑”,補足外來人才“引進鏈”。一是突出精準引才。探索實施“人才+項目”“項目+人才”互促引才模式,重點引進擁有領先專利技術和教學科研成果,能推動凱里重點產業技術突破,能帶動高新技術和優勢產業、金融、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優秀人才。去年以來,組織超過40家企事業單位170個崗位到全國重點知名高校、省人才博覽會等平臺引進大數據、醫療衛生、旅游、農業農村等方面的優秀人才。二是聚焦柔性引才。堅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原則,以顧問指導、項目合作、兼職服務、掛職鍛煉、對口支持、互派培養等方式集中引進大數據、衛生、旅游、現代金融、城鄉規劃、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等方面的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去年以來,從杭州市等地引進超過100名人才到到凱里掛職幫扶,幫助解決技術性難題2個,協助申報科研項目4項,培養基層人才110人。聘任2名杭州市退休高級職稱技術專家為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副院長。請進蕭山區中醫院組團幫扶凱里市中醫院,協助創建二甲醫院,大幅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三是瞄準團隊引才。堅持以項目為支撐,實行“科研+人才團隊”“項目+人才團隊”“成果+人才團隊”“企業創辦+人才團隊”的引才模式,重點強化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引進、支持、服務和管理。比如,貴州中科漢天下的楊清華,其團隊平均年齡在25-40歲之間,博士比例占10%,碩士比例占80%,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4GMEMS濾波器/雙工器芯片。去年以來,累計提供高校畢業生和貧困群眾就業超過130人。
【編輯點評:補強本土人才“主體鏈” 、補齊在外人才“回流鏈” 、補足外來人才“引進鏈”, 凱里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凱里市“三向渠道”扣緊脫貧攻堅“人才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