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平泉來了個“脫貧書記”
“楊書記,平泉開通公交車了,你惦記的這件大事終于辦好了。”“平泉今天比過年都鬧熱,每趟公交車上都坐滿了人,大伙兒都在念叨你這個‘脫貧書記’的好哦。”
2019年7月15日,簡陽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敏的手機從早到晚處于繁忙狀態,一條條真摯滾燙的信息,一個個親切熟悉的聲音,將他的思緒拉回到才離開幾個月的平泉,過去兩年多脫貧攻堅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現在眼前……摸清家底,工作才能有頭緒
2016年6月,簡陽市靈仙鄉黨委書記楊敏調任平泉鎮黨委書記,便一頭扎進基層,忙著走村入戶,摸清家底……“楊書記隨時都在問情況,黃嶺村有多少黨員?高中以上文化的有幾個?長春村有多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對脫貧都有什么具體訴求……”平泉鎮黨政辦主任黃友志對楊敏剛到平泉工作的情形記得一清二楚。
“簡陽劃入成都后,按要求必須在2017年全部脫貧。平泉鎮脫貧任務十分艱巨,如果沒有強烈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徹底吃透鎮情村情民情,3個貧困村摘帽、1666名貧困戶脫貧的目標任務就要落空。”楊敏實話實說。
為了吃透民情,楊敏既當戰斗員又當指揮員,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頭3個月就走村入戶60余次;到各貧困村開展政策宣講,大大小小的宣講會開了近20場;走訪村“兩委”干部近百人,虛心征求對脫貧攻堅的建議。
一趟趟跑下來,全鎮家底了然于心:貧困村“兩委”班子嚴重老化,文化水平不高,解決問題辦法不多;基礎設施薄弱,黃嶺、龍溪、荷橋3個貧困村交通設施嚴重滯后,制約經濟發展;全鎮產業發展滯后,缺乏優質龍頭企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缺乏針對性幫扶措施,內生動力不足……楊敏這種身先士卒的好作風深深感染了全鎮黨員干部,他們主動下鄉走訪,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真實訴求:長春村的池濟平有駕照,家里缺資金想買貨三輪跑運輸;黃嶺村的吳傳林擅長養殖母豬,受困于沒錢買飼料;黃嶺村段松華老人的兒子有癲癇病,孫女正上小學,家庭極度困難……
“問題多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掌握的情況越精準,制定的對策就越有針對性,效果也就越好。”兩年多過去了,平泉鎮的許多干部仍記得楊敏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
鏟除窮根,先配強帶頭人隊伍
楊敏提出,“要徹底刨掉窮根,實現由窮變富,首先要配強農村帶頭人隊伍,讓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好的發展規劃才能實施。”鎮村干部們贊同之余又擔心:平泉是外出務工大鎮,青壯年大批外出,要找優秀人才充實17個村(社區)“兩委”,不容易。
“十里有賢士,百步有能人。只要我們真心實意,何愁找不出人才?”集思廣益后,鎮黨委因地制宜推出兩條舉措:從鎮上選派3名優秀年輕中層干部到脫貧任務重的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全面提升貧困村班子戰斗力;從返鄉能人中選好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狠抓隊伍建設。
“當時女兒剛滿月,我并不想到村上任職,但楊書記一句話點醒了我——‘不在村上真正干工作,你就不會真正懂農民和農村,工作也干不到點子上!’”時任平泉鎮黨政辦主任的林凌下派擔任貧困村黃嶺村黨支部書記,隨后,財政所所長袁輝、公共服務辦主任王蘋、社會管理辦主任袁位東等人也陸續下村。
在下派鎮上年輕干部和用好用活第一書記隊伍的同時,楊敏格外重視從回鄉能人中吸引優秀人士當好“領頭羊”,龍泉村搞烤酒廠發達的吳正義被選為黨支部書記,竹灣村在外做生意的吳正濤被選為村主任……幾年間,平泉鎮吸收了17名青年骨干農民加入黨組織,培養村級后備干部53名,推動全鎮特別是貧困村后備干部實現了年輕化、專業化。
“班子隊伍配強了,還得提高水平,增強本領,才能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打贏脫貧攻堅仗。”3年來,平泉鎮先后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到崇州、蒲江等地考察學習320余人次,圍繞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等內容組織開展“拉練評比”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干部助推脫貧攻堅的能力水平。
“楊書記常講,平泉鎮在簡陽市重點鄉鎮目標考核中雖然名列前茅,但是放在大成都范圍,我們根本算不了啥,一定要保持清醒。”如今已成為簡陽市委委員、飛龍鄉副鄉長的林凌深有感觸,楊敏既是一位接地氣的領導,更是一位嚴格的老師,他總是迫使你不斷動腦筋想辦法,力求把工作干得更好。
嚴要求收到好效果:林凌致力于調整產業結構,黃嶺村百姓大幅度增收;吳正義帶領村民修通了龍泉村多處斷頭路,解決了老百姓多年的難題;吳正濤爭取到600畝高標準農田指標,為竹灣村增強了發展后勁……到2017年底,全鎮3個貧困村摘帽,1666名貧困戶順利脫貧。平泉老百姓紛紛點贊,“鎮上來了個真抓實干的‘脫貧書記’,村里起用了一批頭腦靈活的‘能干支書’,脫貧攻堅當然有效果!”
培育優質產業,留住“生蛋的金雞”
“基礎設施薄弱和產業發展滯后是壓在貧困村、貧困戶頭上的兩座大山。”楊敏知道,只有完善基礎設施,才能引來優質企業,為百姓培植持久增收的“搖錢樹”。
2016年底,平泉鎮多方努力后在黃嶺村、龍溪村建成了5.5米寬、總長14.6公里的簡陽市第一條通村黑化道路,大大改善了貧困村的條件,還使鄰近的多個村受益。順利實現這兩個貧困村土地流轉后,2017年又成功引進藍劍集團等企業投資上億元在荷橋村建設天府現代農業示范區。
“這么多大企業落戶村上,過去連想都不敢想!”荷橋村村主任周六軍一臉喜氣:村民不光有流轉土地和務工收入,還能入股按收益分紅,年輕人一邊務工一邊學現代農業技術,將來可以自己創業。
“企業要贏利才來投資,農民要受益才會歡迎企業入駐。我們的職責就是要為企業搞好服務,使其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楊敏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種植優質生態葡萄的盛地公司法人代表辜良林感嘆,從2014年落戶平泉算起,短短5年時間,公司銷售收入就從500余萬元猛增到現在的4000多萬元,“平泉真是個干事創業的好地方!”
2016年7月,盛地公司的葡萄逐漸成熟,辜良林卻樂不起來:名氣沒打開,價格上不來,咋辦?辦葡萄節,頭一年效果差,連廣告費都沒收回來。正在犯愁時,剛上任的楊敏支招——繼續舉辦葡萄節,重點鎖定簡陽城區!一時間,簡陽城區的繁華街頭隨處可見平泉葡萄節宣傳信息,就連平泉的客貨車也利用起來作宣傳……“那段時間,我們鎮村干部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廣而告之,把葡萄節辦得遠近聞名。”袁輝回憶說。
開幕那天,上萬簡陽人涌入平泉,葡萄園內人山人海。整個節會期間,盛地公司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遠遠高于預期。如今,盛地葡萄聲名大噪,每到成熟季節,前來采摘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帶火了周邊的民宿農家樂,有時連鎮上餐館也一飯難求。
盛地公司擴大規模,藍劍集團投入巨資,隨著一個個實力型企業入駐,平泉鎮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3年來,全鎮流轉土地6000余畝,組建苗木、花卉、果蔬、水產等各類專業合作社40余個。“一花二果三蔬”農業產業格局初具規模,5000畝產業園區雛形初顯,3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番。
“我們為盛地這樣的優質企業搞好服務,促其安心發展壯大,這就是為本地留住了‘生蛋的金雞’,可以讓農民持久受益。”楊敏時常啟發鎮村干部。
因戶施策,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要想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幫扶措施要到位,扶貧工作務求精準細致。”在楊敏看來,除了搞好基礎設施,發展優質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還必須針對不同類型的貧困戶因戶施策甚至因人施策,才能鞏固脫貧成果。
黃嶺村六組村民吳傳林是楊敏對口聯系的貧困戶。三番五次上門走訪后,楊敏發現吳傳林擅長養殖,主要問題是缺乏資金。于是,楊敏協調落實產業幫扶資金,鼓勵吳傳林喂養能繁母豬并幫助聯系銷售渠道。一舉脫貧后,吳傳林臉上的笑容多了,“感謝黨的脫貧政策,感謝干部的熱心幫助”成為常常掛在他嘴邊的話。
黃嶺村一組村民段松華老伴過世早,兒媳離家出走,兒子又有癲癇,孫女正上小學。對待這個極度貧困家庭,楊敏除落實政策兜底,讓段松華一家享受農村低保政策外,還讓村上安派其兒子打掃公共衛生,每月領取500元補貼。同時,為其落實易地搬遷政策,讓一家三口告別危房住進了新房。如今,段松華每年在企業務工有1萬多元收入,冬天還要養近百只土雞出售,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她逢人就說:“楊書記說得對,只要勤快肯干,再窮也能過上好日子。”
“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大家更有志氣,才能徹底擺脫貧困。”按照“物質與精神脫貧并重,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穩走得遠”的思路,2017年,楊敏帶領黃嶺村建成全國第一支由貧困村發起成立的社工組織——簡陽市社會互助工作服務中心,開展各種關愛幫扶活動,實現了“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的目標。
貧困戶一旦有了志氣,整個精氣神都面貌一新。荷橋村五組的周繼清老人主動退出貧困戶行列,“扶貧是黨和國家對困難群眾的關心,我現在的生活水平已經遠遠超出貧困戶標準了,再享受扶持,良心過不去!”
“扶貧更要扶志,這一招真的扶到了點子上。”來自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的黃嶺村第一書記馬永強動情地講了一件事:村里組織貧困村民和留守學生去成都科技館、海洋館參觀后,許多稚氣的孩子當場就說,一定要好好上學念書,長大后工作掙錢,讓婆婆爺爺享福過好日子,再也不當貧困戶了!
【編輯點評:鎮上來了個真抓實干的‘脫貧書記’,村里起用了一批頭腦靈活的‘能干支書’,脫貧攻堅當然有效果!”平泉老百姓這樣點贊!】
關鍵詞:平泉來了個“脫貧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