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復興路上>精彩述評 精彩述評
奇跡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一
陜西省榆林市高新區沙河公園(6月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70年接力奮斗,歷史性巨變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指向——
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近60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1978年實際增長19.2倍,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比1978年降低35.5個百分點,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歲……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到藍天白云、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幸福安全……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新的歷史航程上繼續前行。
過去15年,英國共產黨總書記羅伯特·格里菲思曾6次到訪中國。驚嘆于中國人民生活的大幅改善,他認為這是中國70年發展最偉大的成就,對世界發展都有重要借鑒意義。
從封閉到開放,中國展現改革奇跡
這是2018年11月9日航拍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出生于上海的李政道,1946年遠赴美國芝加哥,師從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1972年以諾貝爾獎得主身份回到中國,李政道的第一站就是上海。
如今,李政道研究所已在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根據計劃,這座全新的科研機構將于明年8月竣工,目標是成為重大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受聘成為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長。“我們期望能夠復制國際科學合作的模式,吸引一流的研究人才來到中國。”他說。
百川匯海。最頂尖的人才、最優良的環境、最寬廣的舞臺,在今日之中國集聚、交融,上演著一個又一個的“創新奇跡”。
在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一名參觀者體驗同步操控5G機器人(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
70年,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人才、物資、信息、資金等要素在不同區域之間、在經濟全球化的舞臺上自由流動。
珠江之濱。1957年,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拉開大幕,一扇大門由此打開,全球市場得以見證“中國制造”的巨大潛力。
黃浦江畔。2018年11月,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在上海舉行,讓世界感嘆于中國市場的強大活力。
一進一出,凸顯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折射中國發展的深刻轉型。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
從鄉村到城市,人們突破天花板,開創新天地,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建設故土,城鄉融合、區域協調,流動開放中,中國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從現金支付到刷臉買單,從電報電話到移動互聯,流動開放中,人民生活印記深刻改變;
人才成為寶貴資源,創新創業被賦予時代榮光,一些領域科技水平從跟跑到并跑、領跑,流動開放中,文明古國向創新強國進發;
改革破除利益藩籬,開放倒逼改革深化,要素自由流動的束縛持續打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一個大國釋放出世人矚目的活力奇跡。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