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金婚如何紀念?退休教師夫婦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
相伴五十年,得了胰腺癌的妻子催促丈夫,了了這樁心事
杭師大一對老師的金婚約定:捐獻遺體
沈慧麟(左)簽好《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志愿書》
昨天,在杭州師范大學西斗門校區的一樓教室里,78歲的沈慧麟在一張《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志愿書》上簽下名字。
沈慧麟和愛人王德琳都是杭師大的退休老教師,今年是他倆結婚50周年,在金婚之年,這對老教師做了一個早在10多年前就商量好的事情:將遺體、眼組織以及其他可用組織,全部捐獻。“去年,我愛人查出了胰腺癌,身體不太好,她最近總是催我趕緊辦好這件事。了卻了這一樁心事,也是我們夫妻倆最后的約定。”
厚養不葬
品德傳承更有意義
簽字當天,由于身體原因,王德琳沒來,沈慧麟一人到場。沈老個子不高,一只黑色皮包斜挎著,一身灰色衣褲干凈整潔,大步走進教室。
老人的邏輯非常清晰,聲音也是中氣十足,“最初的觸動,來自于我母親。她死后就是沒留骨灰、沒弄墳。早在上世紀60年代,母親就和我們講,死后從簡。”沈慧麟的母親是一位退休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善良、儉樸。
母親是在92歲那一年走的,骨灰被灑在了錢塘江里。當時,沈慧麟夫妻就討論過這個話題,覺得自己應該比母親更進一步,離開人世的那天,遺體無償捐獻出去。于是“厚養不葬”這個理念就一直被這家人所接受并提倡。
捐獻遺體這個想法,早幾年前,沈慧麟、王德琳就和女兒、女婿、外孫女說了,小輩們也表示支持和尊重。沈慧麟說:“我們覺得不要給小輩添麻煩,不用舉行追悼會,不用修墳造墓,每年也無需上墳,把好的品德、習慣、做派這些精神上的東西傳承和延續下去,不是更有紀念意義?”
沈慧麟和王德琳很愛旅游。
相伴50年
攜手游過五大洲
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對于沈慧麟和王德琳來說,他倆真的很有緣。婚前,兩人已經是親戚,沈慧麟笑著說:“我哥哥娶了我愛人的姐姐,我們就這么認識了。”
泛黃的結婚證,一直被老人珍藏著,本子上沒有一個破角。證書被正面寫著“計劃生育、勤儉節約”八字標語。證書里面,當年27歲的沈慧麟和25歲的王德琳于1969年9月15日自愿結婚領證。“今年是我們結婚50周年,也就是金婚。很早之前,我們就決定,到金婚的時候,來做這一件事情,感覺更好。”這一輩子,除了最早工作那些年,他倆從來沒分開過。
1978年,杭師大當時還是杭師院,正在招人,南開大學化學系畢業的杭州人王德琳想回家鄉,就報名入職。那時候,沈慧麟還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分隔兩地,到底去杭州還是去上海,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還是沈慧麟下了決心,1982年,祖籍江蘇無錫的他,從上海來到杭州,也一并入職杭師院。
自此,兩人一同上班一同回家,再沒分開過。杭師大離退休工作處處長吳燁告訴記者:“兩位老師是我們學校出了名的恩愛夫妻,形影不離,幾十年攜手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退休后,一起上老年大學,一起旅行。”
杭師大老年大學面向社會招生,沈慧麟和王德琳所在的旅游文化班現有學員約80個,而沈慧麟當了快十年的班長。吳燁說:“他們在班級很有威望。”在沈慧麟的組織下,全班同學2005年開始境內游,2009年開始境外游,這個班已經出游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
“60歲退休后的這十幾年,外孫女大了,是我們倆最開心、最自在的日子。”采訪中,沈慧麟重復了好幾遍,“基本上足跡遍及了五大洲。”
夫妻倆的結婚證
噩運突降
滿足妻子的愿望
但有時,命運就像個調皮的孩子,總在不經意的時候,把美好摔碎一地。
“聽說您老伴身體不太好?”面對這個問題,侃侃而談的沈慧麟突然不說話了,眼眶泛紅。
2018年4月30日,他們結束了日本奈良、大阪的旅程,參加了體檢,隨后,王德琳被告知查出了胰腺癌。5月24日做手術,胰腺被切除了一半,脾臟被全部切除。然后,化療、放療、靶向治療,該用的藥都要用。“我們現在就想著,過好每一天。”
現在,每天早上6點,沈慧麟會準時起床,第一件事是為愛人泡營養粉,第二件事是為愛人煎中藥,“聽說自己煎效果更好,我已經煎了一年多。然后我出門買早餐、買菜,每天很充實。”
沈慧麟說:“但最近,王老師身體越來越差,她總是催我,想早點把捐獻遺體協議簽了。”
醫者父母心,師者何嘗不是,枯葉化泥更護花。沈慧麟說:“我和王老師都是學理科的,我教物理,她教化學,除了要教理論課,還要指導實驗課,做實驗是需要一定的實驗條件的,包括實踐設備和器材等。杭師大醫學院學生做實驗,自然也要有相應的條件和設備,人體是必須的。等我們死了以后,能夠將遺體捐獻給學校,用于醫學教學、研究工作,也算是為杭師大做了點小事,我們覺得很有意義,也很高興。”
陳素萍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沈慧 慧麟 遺體 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