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寧夏:按下欠發達地區創新發展的“快進鍵”
新華社銀川11月28日電題:寧夏:按下欠發達地區創新發展的“快進鍵”
新華社記者 王磊、于瑤、劉海
乘著東西部科技合作的東風,占地10萬平方米、以“互聯網+”為核心產業的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正在崛起。“到今年底僅‘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就有50家,銀川中關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銀川中關村信息谷科技公司總經理助理蔣炎松說。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新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顯示,寧夏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全國第27位躍升至第23位,提升幅度全國第一。從推動思路創新到強化科技創新、從完善頂層設計到營造創新生態……處在后發追趕與動力轉換疊加關鍵時期的寧夏,按下創新發展的“快進鍵”,增強創新生態的吸引力和粘合力,使創新的土壤更肥沃、陽光更燦爛、雨露更充分。
以開放聚資源 靠自主求發展
最近,寧夏伊品生物科技公司發酵工藝開發部主任郭小煒感到很振奮,在江南大學幫助下,產品γ-氨基丁酸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這樣的合作,讓吃盡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苦頭”的寧夏企業漸漸嘗到開放式創新的“甜頭”。
從2017年開始,寧夏與東部發達地區合作構建“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機制。“不再‘拉郎配’,也不是無償援助,而是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讓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寧夏科技廳廳長郭秉晨說。
兩年來,寧夏與北京、江蘇等8省市,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8院校形成了“8+8”合作機制,組織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300多項,柔性引進科技創新團隊23個,并通過“周末工程師”“假日專家”等機制引進600多位院士、專家,助力寧夏從創新谷底向高峰爬坡追趕。
補齊要素、奮力創新,寧夏企業舊貌換新顏。
寧夏力成電氣集團22年專注開關設備研發與生產,擁有兩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兩個院士工作站,新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一半以上。“我們借‘外腦’的同時進行自主創新,已擁有裝備52臺工業機器人、16條柔性可視化生產線的數字化工廠。”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徐志說。
截至2018年底,寧夏科技型企業總量超過11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2家,同比增加62%。
目前,寧夏建立了穩定支持創新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2019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創新驅動戰略資金35.2億元,年均增速30%;區財政R&D經費11.6億元,年均增速51%。
為產業轉型強筋骨 為脫貧攻堅增動力
創新推動了新興產業壯大,航信景聯、好大夫等30多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落戶銀川;“復興號”高鐵閃耀著“寧夏元素”,寧夏維爾鑄造公司枕梁組件替代進口,撐起車廂的“脊梁”;寧夏銀利電氣公司研發大阻抗變壓器,源源不斷地為列車提供“供血”裝置……
這些新氣象源自思想大轉變。兩年前,寧夏立志建設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先行區,原來產業結構單一化、重型化、資源型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高耗能產業占比大、規上企業大部分無研發、投入產出效益低下等問題必須解決。
為此,寧夏對產業重新“洗牌”,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做優特色產業品牌、新興產業提速、現代服務業提檔“四大工程”,并順應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市化的大趨勢,大力推進銀川都市圈建設。
產業轉型中創新的含金量愈加凸顯,拉動寧夏經濟發展“強筋骨”“長肌肉”。同時,創新驅動也助力寧夏在精準扶貧中啃下“硬骨頭”。
隨著扶貧政策和資金高強度、多頻次、快節奏注入貧困地區,寧夏加速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的轉化,產業扶貧新引擎逐漸發力。2016年到2018年,寧夏整合項目資金40多億元,強健特色產業精準扶貧體系,草畜、馬鈴薯等產業提質增效明顯。
同時,田園綜合體、民宿、網紅油菜花打卡地等“農業+旅游”融合發展路徑被開發出來,寧夏鄉村振興既有“顏值”也有內涵。到2018年底,寧夏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至9298元,貧困發生率降至3%,有了與全國同步邁入小康社會的信心和底氣。
營造創新生態 創出寧夏特色
“6月我們將技術需求申報到寧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統上,面向全球征集‘金點子’,沒想到兩個月后俄羅斯專家就上門了。”寧夏東吳農化公司副總經理劉長明說。
啟動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張榜招賢、對癥下藥的科技項目形成機制是寧夏的創新舉措。“找準產業需求、企業需求以配置創新資源,由征集項目向征集需求轉變,從根本上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郭秉晨說,目前寧夏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成熟技術成果或征集解決方案,引導優質創新資源向寧夏集聚。
從培育中介機構以凝練項目,到建立技術市場以對接成果;從項目全年申報以遵循規律,到優化科技成果轉化以激發活力……寧夏大膽探索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努力破除體制障礙。
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王君蘭說,寧夏密集出臺了“創新驅動30條”等一批政策文件,初步搭建了創新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從政策導向、資金支持、人才激勵等方面為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寧夏“一盤棋”創新生態格局正在全面形成。區直各部門圍繞創新制定各類政策文件70多項、研發投入強度作為“一把手”考核重點、縣級科技局恢復獨立設置、財政科技投入連續3年年均增幅超過46%……全社會創新熱情四溢。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通過集聚創新資源、增強創新力量,寧夏形成一批“單項冠軍”。“十三五”期間,寧夏將實施30個以上重大科技項目,在煤制油、3D打印、枸杞、葡萄酒等領域繼續突破。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創新 寧夏 產業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