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張裕:人生軌跡因回歸而改變
回歸前曾任澳葡政府澳門市政議會議員、海島市政廳公共衛生暨環境廳廳長、海島市政議會議員及海島市政執委會副主席;回歸后又連任兩屆澳門特別行政區廉政專員、最后從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位置榮休……在全國政協委員張裕三十六載的公職經歷中,他始終不曾改變對自己的要求———有權時,要用好權、做好事。用他自己的話講:“當官不辦事,不如回家賣紅薯。”
我出生在廣東中山市,5歲隨父母來到澳門。于我來說,澳門的記憶從孩童時代就印在了腦海。
我念小學時,澳門還是一個很簡樸的社會形態。物資雖然不缺,但也不是很豐富,一般居民的生活也比較樸素。那時沒有很多高樓大廈,居民多住平房,只有葡萄牙人或者本地有錢人才住得起兩層的房子,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別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是葡萄牙政府管制時期,但學校只教中英文,并不教授葡語。葡語只有在政府任職到一定職位時才會使用。
父母親都曾在中山市三鄉鎮任教,受父母影響,我的第一份職業就是做了5年的教師。那時我
是個很受歡迎的老師,喜歡帶著學生們一起跑步、郊游、打球、釣魚。雖然多是犧牲自己的業余時間,但看到孩子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覺得所有的付出很值得。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澳門回歸祖國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有序開展起來,我的人生軌跡也伴隨著回歸改變著。
從整個回歸的過程看,葡萄牙把管制權交還中國的進展還算順利。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在過渡期“三化”的完成:即公務員本地化、中文合法化、法律本地化。所以,當時澳門社會掀起了一股學習中文、學習葡語的熱潮,即中國人學習葡語、葡萄牙人學習中文,以適應澳門回歸祖國后,對雙語人才的需求。
正是那時,我離開了熱愛的教師崗位,希望多學點東西,提升自己,報效國家,便加入了學習葡語的隊伍中。
因為有目標,所以學得很努力。我利用7年的業余時間,學完葡萄牙語9年學制的課程。由于葡語成績優異,我開始走進公務員的行列。
雖然是從基層的公務員做起,但我時刻告誡自己:公務員就是要為民眾服務,心里裝著他們的需求,工作才能做好。
因為用心用情,工作很快出了成績,也讓我的職位一步步高升。其實,很多工作中的閃光點來自我的一大愛好———旅行。旅行不僅可以放松身心,也讓我開闊眼界,更為工作帶來了很多靈感。
比如去發達國家增長了見識,我會希望澳門社會也進步一點、文明一點。帶著這樣的想法,我把旅行帶來的啟發,實踐到工作中,也為澳門社會帶來一些變化。
多年前,我到澳大利亞旅行時發現,那里的球場很多。市民在閑暇時間,很近的車程就可以到達球場,約著朋友打場球再各自回家。我當時就想,也應該給澳門的年輕人多一些這樣的空間。于是回到澳門后,我協調了很多部門,最終在旅游塔旁邊的一塊空間,建起了2個籃球場和2個足球場。當時想,這塊臨時征用的土地,可能很快就因發展的新需求而被收回,沒想到直到今天,這幾塊運動場還保留著,而且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每到年末,澳門都有兩場固定的大型活動,即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游和澳門光影節。這兩個活動也是我在外國旅行時看到當地的巡游活動受到啟發,回到澳門后,結合本地中西合璧的文化推動開展起來的。
兩個活動每年固定在12月舉辦,正值澳門回歸祖國的慶典時間。澳門市民參與其中、興高采烈,而游客來到澳門,看到澳門這么熱鬧喜慶、人民安居樂業,也會由衷地感受到“一國兩制”下的澳門真好!
因為融入血脈的教師情結,我一有時間就愿意跟年輕人聊天、座談。不久前,我剛剛與澳門大學的同學分享了自己服務公職三十六載的經歷,勉勵他們把自己的興趣作為事業。我用自己環游世界的故事和照片,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人生旅程。
很欣慰,在很多人共同努力下,回歸20年來,澳門發展良好,社會穩定,經濟向好,民生改善,“一國兩制”成功落實。
如今我已經走下工作崗位,但退而不休才是我的狀態。我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精力、有活力,我愿意為我熱愛的國家、澳門,繼續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除了繼續實現自己環游世界的旅游夢,眼下,還需要努力做好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工作。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澳門 回歸 改變 張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