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只有心里裝著群眾,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訪商南縣委書記許水兆
本報記者 屈荔鵬
“心里裝著群眾,腳下才會有力量;只有對群眾投入真感情,脫貧攻堅戰才能打贏。”自2017年6月擔任商南縣委書記以來,許水兆始終牢記初心使命,擔當實干,團結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奮力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
兩年多來,他的腳步遍布商南的溝溝岔岔。“今年以來,按照‘以戶為本’思路,我們實施‘戶分四類’,攻克‘六大難點’,努力以脫貧‘戶戶過硬’,‘推動村村過硬、鎮鎮過硬、全縣過硬’,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談起商南縣脫貧攻堅工作,許水兆思路清晰、信心滿滿。
聚焦問題 實施“戶分四類”
商南縣是我省今年擬退出貧困縣之一。今年年初以來,商南縣全力補短板、強弱項,截至7月底,全縣多項脫貧攻堅任務已達標,脫貧質量明顯提升。
“如果不把每戶的問題解決好,就無法實現整縣高質量脫貧。”無論是在脫貧攻堅會議上,還是在基層調研時,許水兆經常這樣叮囑干部。
如何讓每戶脫貧“過硬”?許水兆深入調研,思考對策,最終確定了“以戶脫貧為根本”的攻堅思路,決定實施“戶分四類”。
所謂“戶分四類”是指:“兩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等12條標準全部達標的為“放心戶”;有一項及以上標準不達標的為“問題戶”;有一項及以上標準,在脫貧退出認定前還不達標的,以及疑似漏評的非貧困戶和家庭出現重大變故的已脫貧戶為“風險戶”;有一項及以上標準,在脫貧退出認定時不能達標的為“沉底戶”。
在許水兆的推動下,商南縣抽調46名干部,組成2個核查組,用近1個月時間對全縣126個村的貧困對象,采取“問、核、看”的方式,逐村逐戶逐項摸底排查,共確定“放心戶”14643戶、“問題戶”876戶、“風險戶”1317戶、“沉底戶”547戶。
精準施策 攻克“六大難點”
“不怕有問題,就怕發現不了問題。只有把問題都找出來,一個個解決,才能實現精準脫貧。”許水兆這樣要求全縣的扶貧干部。
“圍繞‘戶分四類’的核查結果,我們將全縣戶核查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分類統計和深入研判,把問題整改、特殊人群、駐村幫扶、扶志扶智、風險防控、數據信息確定為‘六大難點’。”許水兆說,“‘六大難點’攻克了,貧困戶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針對“六大難點”,許水兆帶領商南縣各級干部堅持做到政策、措施、責任、情感“四個入戶”,逐一研判、精準施策,用“繡花功夫”、打“組合拳”,破障前行、合力攻堅。
今年7月,商南縣下了近1個月的雨。那段時間,許水兆幾乎夜夜難眠,多次冒大雨巡查河流、水庫,查看雨情、汛情,到防汛抗旱指揮中心坐鎮指揮。在了解到一些鎮(街道辦)的基礎設施被暴雨損毀,影響脫貧工作推進后,許水兆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決勝階段,還必須防范因自然災害等風險導致的群眾脫貧受阻或返貧的問題。
為應對風險,由許水兆牽頭,商南縣研究制定了完善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及合作組織帶貧機制、扶貧項目管理、資金使用、小額信貸、互助資金、政策落實、基礎設施管護等8項風險防控措施,力爭將所有風險降到最低。在他的提議下,商南縣創新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原址管理服務站和新區管理服務站,解決了搬遷群眾過渡期生活后顧之憂、生產后顧之憂和新區過渡期生活不適應之憂等,有效破解了易地移民搬遷舊宅騰退難題。目前騰退率達95.02%、拆除率達90%,商南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為督導、攻克“六大難點”,許水兆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商南縣脫貧攻堅實時戰況表。該表以村為單位,每周實時更新數據,統計全縣各項戰果。許水兆說:“只有做到措施精準、數據精準,才能確保每個貧困村如期順利脫貧。”
“戶戶過硬” 推動“全縣過硬”
“改造后的房子質量好不好?”“看病報銷有沒有保障?”“今年的收入咋樣?”……12月12日中午,在富水鎮油坊嶺村貧困群眾陳家房家,許水兆詳細詢問他家的情況。
當得知陳家房家去年已經脫貧,住上了翻修的房子,而且他在村里茶葉基地務工有1.2萬元年收入后,許水兆十分欣慰,鼓勵他積極勞作,增加收入。
緊接著,許水兆又趕到黑漆河村的香菇基地,在大棚里察看香菇長勢,了解銷售情況。
“由于妻子、女兒智力殘疾,我們家陷入貧困。2018年5月,通過‘借袋還菇’模式,我加入村合作社,種植了1萬袋香菇。扣除成本后,純收入2萬多元,當年我們家就實現了脫貧。”該村貧困群眾周益思說。
像周益思這樣,通過精準施策,實現脫貧“戶戶過硬”的還有很多。今年,黑漆河村通過“支部+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成香菇大棚300座,吸納40余戶貧困戶入園種植香菇60萬袋,戶均年增收3萬元。
今年以來,商南縣脫貧攻堅成績斐然:3646戶7398人順利脫貧,22個村實現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1%;3937戶易地搬遷戶全部入住新房,就業扶貧基地新增18家,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實現穩定增收。
關鍵詞:只有心里裝著群眾,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