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國家級經開區建設35周年:以創新迎來二次飛躍
繼續發揮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
國家級經開區:二次飛躍正當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姚 進
今年是國家級經開區建設35周年,我國對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由創新實現崛起的國家級經開區,正以創新迎來二次飛躍。
設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國家級經開區,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一項重大創新舉措,自誕生之日起就打上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烙印,并伴隨改革開放進程不斷發展壯大。“國家級經開區從設立之初就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比如管委會最早就是由國家級經開區建立起來的一個創新模式。”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說。他指出,國家級經開區創立了統一規劃、高標準、分階段的開發應用模式,率先打造出重商、親商、安商的環境,例如在全國廣泛推廣的“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的管理運行模式,正是國家級經開區敢為人先創造出來的。
目前,我國共有219家國家級經開區,遍布31個省區市。2018年,全國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萬元,吸引外資513億美元。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國家級經開區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利用外資、進出口貿易額和工業增加值。
“國家級經開區在促進中國工業化發展道路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表示,在30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如何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國家級經開區創新再提升,是經開區面臨的一個挑戰。
“國家級經開區要實現二次飛躍,應當適應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順應產業結構升級的趨勢,結合各個經開區所在區域的比較優勢,選擇利用外資和對外開放的產業領域,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目標過程中,繼續發揮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立彬說。他表示,新形勢下應當在建設國際營商環境方面加大力度,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使得投資者可以更好地根據市場價格信號來判斷差異化的投資領域,用微觀主體活力帶動開放水平擴大。羅立彬說:“各個經濟開發區應當綜合考慮所在地區參與國內區域競爭和區域一體化需要,通過經濟開發區高水平開放優勢,在區域競爭與合作過程中發揮帶頭作用。”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強調著力推進國家級經開區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提升對外合作水平,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我國將賦予國家級經開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提出拓展利用外資方式和優化外商投資導向的要求。下一步,我國將從多方面推進:把握市場導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資日益增長的良好機遇,積極引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領域外商投資企業;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國際合作園,在國家級經開區以“區中園”的方式建設國際合作園區;堅持市場化運作,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優良營商環境;等等。
同時,我國還將依托中部地區國家級經開區現有的產業基礎,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推動中部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東部地區‘騰籠換鳥’過程中,中部地區特別是地處中部的國家級經開區具有很大承接力,中部地區的國家級經開區在科技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方面都有很大優勢。”白明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開行線路不斷增多,中部地區與相關國家經貿往來也會越來越頻繁,這也為國家級經開區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中部地區應當在分析國際產業轉移流向基礎上,對比產業鏈成本差異,并有針對性地改革創新,降低產業鏈成本,讓產業轉移的微觀主體切實體會到產業轉移收益。”羅立彬表示。
如今,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國家級經開區承擔著新使命。未來,國家級經開區將繼續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發揮好國家級經開區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馮其予 姚 進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經開 開區 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