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全球變暖影響“穿秋褲指數”
全球變暖影響“穿秋褲指數”
年輕人經常調侃說“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雖然溫馨,但這不科學。其實冷不冷是與人體“熱感受”指標比如“有效溫度”指標有關,這些指標也是決定大家穿不穿秋褲的重要客觀因素。但隨著全球變暖,各地的“穿秋褲指數”和“裝空調指數”可能也要變。
到21世紀末的30年,國人將會感受到怎樣的氣候舒適度變化?前不久,“刊媒惠”科技沙龍請來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學杰,他發表在《大氣和海洋科學快報》上的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
科學家們建立了很多用于評估氣候舒適度的模型,“有效溫度”也是其中之一,高學杰介紹,他們采用的“有效溫度”模型主要是考慮了氣溫、濕度和風速的共同作用。
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其實“有效溫度”不難理解:“桑拿天”是高溫和高濕的合謀,它比單純的高溫更令人痛苦;而“寒風刺骨”便是低溫和大風當道,它比單純的低溫更令人難忍。
高學杰他們使用有效溫度的7個等級劃分,對應人體不同的熱感受體驗。當有效溫度在27攝氏度以上時,人體感到“很熱”;23至27攝氏度時為“熱”;21至23攝氏度時為“暖”;17至21攝氏度時為“舒適”;9至17攝氏度時為“涼”;1至9攝氏度時為“冷”;低于1攝氏度時為“寒冷”。
高學杰介紹,從地理位置和總體氣候情況來看,我國是一個比較“高”“冷”的國家,地處中高緯度、有大量山地和高原、總體氣候以偏冷為主。將我國所有的地方平均來看,每年365天中的冷和寒冷天數有255天之多,熱和炎熱天數僅有11天,舒適天數為27天。而隨著全球變暖,最近十年和上世紀60年代比,中國平均每年冷日減少了15天,熱日增加了30%。
既然中國整體偏冷,那么全球變暖會不會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不會的,還是弊遠遠大于利。”高學杰說,“比如東北冬天的氣溫會達到零下20、30攝氏度,提高3、5攝氏度并不會實質性地改變寒冷狀況,但南方春末夏初比如現在的氣溫是約30攝氏度,還不太糟糕,但再升溫5攝氏度達到35攝氏度,就難以忍受了。”
那么21世紀最后30年和現在相比,人們對氣候舒適度的感知又會有什么變化?結合人口分布、遷徙等因素,高學杰團隊預測:
“因為中國北方地區比較冷,現在很多老人都勸孩子穿秋褲。而未來中國的西北和東北部地區非常冷的天數會減少,比現在舒適。比如東北現在冷的天數是200天左右,未來會減少10天;舒適的天數會比現在的一兩個月增加一兩個星期”。
但是,短暫擺脫秋褲并不算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當人口相對較少的西北、東北部地區變暖時,人口非常密集的東部等地區“很熱和熱的天數會增加,舒適天數將大量減少”,“比如華北平原上,很熱的天氣將由現在的每年幾天增加到兩三個星期;舒適的天數則會減少一兩個星期。”
“現在,中國有6億人全年都感受不到很熱的天氣,而隨著全球變暖,即使是在中等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下,這個數字到21世紀末也會減少到兩億人”,“現在基本沒有人一年中會有一兩個月的時間都感到很熱,但未來中國則會有2億人需要忍受這種情況”。
高學杰認為,更多人會感覺到熱,不僅僅會導致生活不愉快,高溫和身體健康也有著直接關系,“大量熱浪致人死亡的事件就從側面反映了這一點”。
當然,科學還可以指導日常生活。不僅僅是穿秋褲的問題,高學杰說:“去年夏天很多東北人急著裝空調,廠家都忙不過來,如果我們提早知道氣候以及氣候變化的趨勢,就可以提前把空調裝上。”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攝氏度 變暖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