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沈致金: “方艙之聲”,用音樂助力抗疫
積極抗疫,出版在行動。人民音樂出版社也不例外,出版制作了抗疫相關音樂圖書與專輯,與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共建“方艙之聲”……本期“藝界有聲”邀請人民音樂出版社執行董事(社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沈致金講述該社開展抗疫出版的一些舉措。
記者: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人民音樂出版社與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共建“方艙之聲”,用“音樂治療”助力抗疫前線。請您介紹一下建設“方艙之聲”項目的情況?
沈致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多次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為激勵前方醫務人員的信心、撫慰患者受傷的心靈、舒緩普通民眾緊繃的神經,人民音樂出版社以擔當詮釋初心、用實干踐行使命,與處于抗疫前線的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建“方艙之聲”,讓音樂直達抗疫一線。“方艙之聲”是目前國內唯一移動端(智能化)音樂治療平臺,主要用于撫慰疫情期間患者、醫務人員、普通大眾出現的焦慮、抑郁和失眠等癥狀。“方艙”既指全國所有方艙醫院的患者、醫務人員,又喻指在此次疫情受困擾的所有人。人民音樂出版社充分發揮音樂出版內容資源優勢,為“方艙之聲”精選一批主題鮮明、形象鮮活、感情真摯、振奮人心的音樂作品。疫情期間,平臺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記者:“方艙之聲”項目囊括數量眾多、種類多樣的音樂作品,主要是通過哪些途徑在如此短時間內匯聚起來?
沈致金:“方艙之聲”作品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人民音樂出版社所提供的自有版權作品,一部分是通過與中國音樂家協會合作提供的作品,還有一部分則是通過在線征集原創作品。特別是后者,得到了諸多音樂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音樂工作者以真摯的情感、動人的旋律,積極創作抗疫歌曲,營造出風雨同心、共克時艱的良好氛圍。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起“為抗‘疫’一線,原創音樂作品征集”活動,征集以謳歌抗疫一線感人事跡為主題的原創音樂作品。社會各界反響強烈,短短5天時間就收到郵件415封,各類音樂作品500余首,投稿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各行各業。有身處武漢也有塞北邊疆……大家心系疫區,都想出一份力,這也體現文藝的力量。其中篩選出的優秀作品陸續通過“方艙之聲——公益征集展播”欄目,向抗疫一線傳遞大愛、溫暖人心。
記者:“方艙之聲”項目啟動以來,運行情況是怎樣的,效果如何?
沈致金:項目啟動以來,我們成立了“方艙之聲”項目組,并在項目組領導下緊急組建了由領導干部、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的“內容建設實施小組”,囊括編輯、數字、法務及營銷等多部門人員。為加快內容上新,小組成員精誠合作、加班加點,每日就內容上新、作品分類、頁面設計、宣傳推廣等事項與中山三院保持密切溝通,以精準的專業知識和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及時收集梳理了數千首音頻,已為600余首作品標注音樂情緒、音樂體裁、演奏形式、曲作者等信息,并按照音樂治療分類劃分類別,支撐“方艙之聲”音樂治療平臺的內容,得到了中山三院、患者及普通聽眾的高度評價與認可。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甘照宇曾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案例,說患者在治療前每到晚上就開始緊張害怕,擔心自己睡不著,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病情無法治愈,在這種擔驚受怕中患者每晚只能睡一兩個小時,后來在醫生指導下,聽了“方艙之聲”里的催眠系列音樂,尤其是那曲《艙外退潮》純音樂后,閉上眼睛,全身放松,任憑海風習習、海水拍岸,不知不覺中,睡意漸起。在“音樂治療”下,患者緊張心情有所舒緩。
目前,聽眾以武漢方艙醫院和廣州中山三院病患為主,集中在30歲至40歲,以及50歲以上兩個年齡段。自2月25日凌晨首批音頻資源上線以來,日均點擊量過萬次,累計點擊量近10萬次,以實際行動唱響音樂戰歌。人民音樂出版社官方微信關于“方艙之聲”的系列推送,已累計閱讀量近10萬人次。多家媒體進行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以實際行動達到“音樂治療”的效果。未來,我們將持續與中山三院就移動端(APP、微信小程序、H5)音樂治療的深入合作保持溝通。
記者:據了解,人民音樂出版社即將出版《抗“疫”戰歌》專輯,主要收錄了哪些作品,想要表達怎樣的主題?
沈致金: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人民音樂出版社即將推出的《抗“疫”戰歌——全國抗擊疫情公益歌曲選》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抗疫歌曲創作和傳播的主流和方向,已在“方艙之聲”首發,收錄了《堅信愛會贏》《因為有你》《天使的身影》《我相信》《最美的溫暖》《媽媽,你去哪兒了》《解放軍來了》等一批主題鮮明、凝聚力量的抗疫歌曲。正如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李詩原所評價的那樣:這張專輯收集的歌曲,呈現出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審美取向、不同的音樂風格,但主題只有兩個,那就是愛和力量,并呈現出愛與力的交織。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音樂 方艙之聲 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