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曲以廣:篳路藍縷五十載,以啟山林創輝煌
“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從此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真正開啟了探索太空的“長征”之路。重溫歷史,老一輩航天人秉承信念、發揮智慧、忘我奉獻,使得中國航天由篳路藍縷走向星辰大海。他們為國爭光的信念、自力更生的豪情、大力協同的意識、百折不撓的精神,至今依然激勵著我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作為新一代的奮斗者,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與責任。
聽黨指揮、愛國奮斗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50年前,“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讓《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點亮了中國人征戰太空的第一縷“光亮”。幾十年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作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工程,是我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志,承擔著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月球采樣返回、火星探測等多項重大航天工程任務。雖然時光流轉,但航天人身上“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信念堅定如初,我們會繼續在“嚴”上下決心、在“細”上做文章、在“實”上下功夫,創造出無愧于黨和國家、無愧于時代和民族的新業績。
為什么中國航天事業能夠振奮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老一輩航天人用實踐告訴我們:這些成就都是中國人自己干出來的。不論是個人與群體,還是民族與國家,都應該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50年前的“長征一號”火箭實現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的突破,今天的“長征五號”火箭突破了247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從大到強”的跨越,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從“長征一號”到“長征五號”的研制歷程表明:航天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多系統、多專業緊密合作、集智攻關。每當我們遇到挫折或面臨技術攻關的關鍵時刻,都有全國高校、專業院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后續在型號的發展中,我們將更加注意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引領各配套領域吃透技術、共同發展,持續推進航天強國建設。
航天事業充滿風險與挑戰,但唯其艱難,方顯勇毅;唯其磨礪,始得玉成?;仡櫄v史,在采用“彈箭結合”相同技術的導彈失利后,老一輩航天人以頑強意志全力拼搏160天,取得我國首次火箭發射的成功,開創了我國航天歷史的新紀元。同樣,在研制“長征五號”時,我們對氫氧發動機局部結構問題的認識也經歷了抽絲剝繭、逐步深入的過程,火箭三次分解、四次總裝、三次總測,大家在坎坷中含淚奔跑、砥礪前行了908天,才取得“長五遙三”火箭發射的圓滿成功。我們要珍惜從失敗到成功的寶貴經歷,汲取經驗教訓,尤其是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更要不畏艱險,繼續下苦功夫,打牢連續發射成功的基礎。
目前,“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正在海南文昌執行首飛任務——這是2020年“長五”系列火箭的首戰,也是載人空間站工程的首戰,更是扭轉當前被動局面的首戰和最關鍵的一戰。我們研制全線定將堅定信心、扎實工作,以一往無前和永不懈怠的斗志,保證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把“長征五號”打造成最壯實的火箭,發射最耀眼的星,不斷譜寫航天事業的新篇章。
(作者:曲以廣,系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航天 火箭 篳路藍縷 太空 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