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確保易地搬遷移民安居樂業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考察調研時強調:“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后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p>
目前,全國已經完成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中西部地區還同步搬遷了500萬非貧困人口。讓這些群眾持續增收致富,任務艱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和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建設等作出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在今年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下一步的重點是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在這次陜西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從試點探索到全面推進,再到如今精準脫貧攻堅,我國易地扶貧搬遷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群眾不僅需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而這離不開后續的移民培訓和就業安置。去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現場會明確要求,“切實加大對已搬遷群眾的后續扶持力度,全力推進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社區融入等各項工作”。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委,出臺25項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措施,著力加強安置區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從職業技能培訓、創辦網店、設立扶貧公益崗位等各方面,為搬遷移民安居樂業提供政策助力。
多措并舉穩就業、促進務工穩增收,是各地解決好“搬出后”問題的一個重要經驗。在寧夏,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跨區域搬遷被稱為“吊莊移民”,有將村莊直接“吊”過來的意味。銀川市就有一個從“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吊莊”而來的閩寧鎮。20多年來,閩寧鎮擺脫了“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的局面,發展成為擁有葡萄種植、黃牛養殖、菌菇種植等多個產業,6萬余人口的鄉鎮。這一成功,關鍵就在于充分發揮了勞務帶動作用,讓搬遷移民駛入幸福生活的快車道。“過去是到銀川務工,如今是在家門口打工。”筆者入戶走訪時,當地百姓話語中由衷流露出幸福感。曾經住土窩、喝苦水的日子一去不返,人人感到生活大有奔頭。
對各地來說,發展環境不一,搬遷移民來源不同,發揮產業推動作用需要因地、因時制宜。比如江西提出整體搬遷、梯度安置、差別化扶持的新型搬遷移民扶貧工程,對貧困群眾中有勞動能力、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引導他們進縣城進園區集中安置;貴州提出“以產定搬、以崗定搬”,針對各類不同條件移民,科學選址,采取差異化安置政策;陜西在扶貧移民過程中,統籌搬遷對象、各類規劃建設、相關資金等,以促進人口聚集、資源集中、要素聚合,從而通過移民搬遷有力助推了土地流轉,促使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股份制現代農業公司蓬勃興起。把本地優勢和群眾意愿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才能讓發展有聲有色,讓群眾致富奔小康。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那些在搬遷移民家門口設置的“扶貧車間”、因地制宜培育的特色產業、落地生根的扶貧企業,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圍繞“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實現穩定就業,才能更好幫助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據《人民日報》)
關鍵詞:確保易地搬遷移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