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視頻視頻
以普及美學推動消費市場和供給側改革的“品質化”升級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王慧文)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后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方式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和調整?消費方式和產業結構有怎樣的轉變?針對這些問題,5月22日,南京大學美學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美學會普及美學課題組組長邱偉杰受邀參加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全國兩會“思·享未來專家學者訪談》節目,深入探討了美學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編者
記者:我了解到,您出版的《普及美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文化推動經濟發展,您怎么看待美學?美學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邱偉杰:“美學”這個詞是從西方引進的,所以一般會被稱為“情感學”。其實,對于美是一個感性的認知,美可以衍生出五感六覺,且每個人都具有對美感知的天賦,但往往會隨著時間被淡化、忽視。我認為美學有三個方面:一,美學不同于情感學,是關于品質的學問,是東方人傳統的藝術哲學; 二,天賦本來美,美不受消費主義的限定,每個人都有美的自我尺度;三,美激發人的多重需求,而需求拉動經濟,美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動力。
記者:隨著工作、生活節奏變快,大家對美學的關注度較少,您怎么看待這種“美學的遺失”?在學業、工作忙碌的情況下,該如何學習美學?
邱偉杰:隨著生活節奏變快,人們缺少了慢下來的過程。很多人感到學業或工作繁忙,帶來了巨大生活壓力和焦慮的心態。這種焦躁的狀態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和分析力。
在商業經濟等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大家對美的認知也受到專家、雜志、影視等一些統一標準的限制,忽略了自己對美的感知能力。所以不妨讓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靜一靜,合理管控、安排自己的時間,增加自身鮮活度。鮮活度提高了,觀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記者:目前,我國的美學普及率是什么情況?您書中提到“美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動力”,能不能解釋一下美和經濟的聯系?
邱偉杰:近幾年,我國已經有很多人都在呼吁美學的普及,包括關于美學的講座,或是形體訓練、健身訓練等,在生活中,美學普及其實已經得到蓬勃發展。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品質的回歸。
美學,不是單指藝術作品或哲學思想,其實也是人的一種感知能力。
需求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最基本的自然需求構成了整個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品質與需求在互動發展中相行并進,人們正是由此不斷深化認知,日漸改進完善,相應地帶來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近幾百年來突飛猛進,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產品極大豐富。當今,人們正進入認知升級和產品升級的時代,所有的努力提升會最終將指向實現品質化提升的結果。而這個進程,亟需人們突破自身認知的局限,打造適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經濟模式。
記者:您認為文化產業成為我們國家的支柱型產業目前還存在哪些阻礙和困難?未來致力于美學普及和推動學科研究對于產業有什么推動作用?
邱偉杰: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物質普遍匱乏的境況已然不存,逐步跨入一個日趨豐盈的物質時代,社會發生升級換代,人們對品質提升的需求呼之欲出。
美學普及不是純粹的知識教育,興趣才是第一位。用趣味的方式進行美學普及,才能激發全民審美情趣的提升。
把普美教育濃縮在社會頂層設計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南京大學目前成立了美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目的就在于借助學院平臺和師資力量強化學科發展,讓美學得到更細致化、系統化的建設,將中國美學理論推向縱深。
編輯:楊嵐
關鍵詞:眼睛 世界 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