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評論 委員評論
助推西部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是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主要短板和薄弱環節。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助推西部地區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助推西部地區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既需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當地特色資源型產業,更需要立足當前國際產業分工布局的形勢和要求,積極承接東部地區轉移產業。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雖遭受疫情嚴重影響,受到的沖擊影響最大。但液晶顯示產業鏈卻受疫情沖擊較小并能保持一定增長,原因就在于前幾年通過東西產業轉移形成了區域化集群,在此次疫情之中維持了較好穩定供給和配套。此次疫情雖然引發了各界對全球需求衰退和我國產業鏈外遷的高度擔憂,但也為進一步推動東西產業轉移、助推我國產業鏈條提質增效、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難得機遇。
從我近兩年調研情況來看,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普遍面臨著“能耗指標不足、用地指標不夠”等兩大現實問題制約。尤其是我國能源消耗總量是以各地經濟總量為測算考核基礎,這就造成經濟越發達的東部地區能耗指標多,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能耗指標少。去年以來,不少西部地區省份已經向國家提出難以完成“十三五”能耗總量指標。由于缺少用地指標,中西部產業園區建設普遍受到影響;而轉移企業也因此沒能迅速出讓東部地區原有土地,進而獲得轉移所需資金,再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實現“在轉移中轉型”的良性發展循環。
當前及今后,我國既要繼續實施能耗總量強度“雙控”行動、堅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更要充分考慮東、西部地區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布局特點,實行區別對待和分類指導,對能耗、用地指標進行結構性調整、差別化管理。除了在國家層面繼續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尤其是在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給予西部地區開放平臺產業發展用地單列計劃指標之外,還應加快推進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在國家統籌管理下實現跨省域調劑。
這其中,既要對東部地區應適當減少能耗、用地指標,以此倒逼他們加快“騰籠換鳥”、實現全國引領發展;也要對發展整體較為落后的西部地區則適當增加能耗、土地指標,以此更好承接東部地區轉移產業。從自身實際條件來看,只有適當增加西部地區用能指標,才能助推當地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就地消納,有效解決近年來頻繁出現棄風、棄光、棄水等問題。只有適當增加西部地區用地指標,才能讓有條件的西部地區就地加工轉化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助推符合環保、能效等標準要求的高載能行業向西部清潔能源優勢地區集中,進而補齊產業鏈條的短板和弱項。
在新時代、新變局、新形勢之下,通過適當增加西部地區用能、用地指標,有利于推動當地具備條件的產業集群化發展,助推我國產業鏈條區域調整和結構優化;也有利于倒逼東部地區加快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促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廣泛應用并與之深度融合,進而加快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