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古代匪夷所思的延期科舉考試

2020年07月06日 18:58 | 來源:西寧晚報
分享到: 

高考,國以選賢,教以樹人,民以求進。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這一招生考試制度,為國家輸送了大量人才,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今年的高考比較特殊,受疫情的影響,較之以往推遲了整整一個月。

從歷史來看,高考延期并非首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區學生的高考就延期將近一個月,安排在當年7月3日、4日、5日。揆諸歷史,古代的科舉考試,也曾因故被推遲過,有些原因現在看起來,甚至有點匪夷所思。

蘇轍患病

宋仁宗推遲殿試一個月

宋朝,堪稱科舉考試最為興盛的時代。

眾所周知,宋朝是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五代十國最大的特點,便是藩鎮勢大,牙兵驕橫,文官落寞。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之后,懲前代之弊,立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不過由于當時南唐、南漢等國尚未平定,趙匡胤還需要依賴武將為其平定天下,因此,這個政策在宋太祖時表現得并不算太明顯。

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文官勢力逐步做大。隨著北漢的滅亡,宋朝統治者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雖然和北方的遼國偶有戰爭,但是和平已成為當時的主流。武將便沒有了用武之地,文官勢力做大。作為文官選拔途徑的科舉考試,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到宋仁宗繼位后,宋人已經把科舉考試看做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就像宋仁宗父親宋真宗所說的那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成千上萬的讀書人為了獲得“黃金屋”,娶得“顏如玉”,前赴后繼地奔向考場。其中,便有蘇轍的身影。

蘇轍,在歷史上也被稱作“小蘇”,是北宋時期不出世的文學大家蘇軾的弟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從小和蘇軾一起博覽群書,蘇氏兄弟的名聲很早便從四川傳到了開封。到了他兄弟倆的應試之年,天下都認為前二非蘇軾、蘇轍莫屬。

事實也不出大家所料。幾天之后,榜單出來了,蘇軾、蘇轍的名字赫然在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似乎即將在蘇氏兄弟身上上演。不過,正當兄弟兩人為最后宋仁宗所主持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試準備時,一場意外發生了——蘇轍病了。

這可急壞了蘇轍。如果拖著病體勉強應試,不但發揮不出正常的水平,更是對皇帝的不尊敬。想想多年的苦讀努力,可能就此付之東流,蘇轍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知道該怎么辦。

同樣著急的,還有韓琦。作為宋仁宗時期的“執政”,韓琦對蘇氏兄弟的才華非常賞識,亟須兩人為國家貢獻能量。沒想到,在這最緊要的關口,蘇轍竟然病倒了。此時的韓琦,也顧不上科舉考試的規矩了,向宋仁宗上書說,今年應試者中,唯蘇軾、蘇轍聲望最高,蘇轍卻偶然生病,一時無法應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所以應當將策試時間推遲,以等蘇轍病好。

宋仁宗不愧為廟號為“仁”的皇帝。他同意了韓琦的建議,推遲了策試的時間。直到蘇轍痊愈,方才開考。這年的策試,因之比慣例推遲了二十天,本應在八月中旬,結果推到了九月,而且“自后試科并在九月。”

最終,蘇轍位列四等,雖不及蘇軾的三等榮耀,但也于名于實都收獲頗豐,在秘書省入了職。考試結束后,宋仁宗不無歡喜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果然,三十年后,蘇轍成了宋哲宗的宰相。

災害戰爭

迫使科舉考試延期

蘇轍的遭遇,在我國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上,堪稱孤例。事實上,因自然災害、戰爭而導致科舉考試被推遲的現象比較多見。

先說一下自然災害。唐文宗天和八年夏秋之際,中原地區發生了蝗災和旱災。根據史料記載,這場災害的破壞力空前,許多百姓因此流離失所。在這種情況下,實在不適合再舉行科舉考試。因而尚書省在奏明唐文宗后,取消了第二年春天的省試和殿試。

為什么一場地方性的蟲害能影響半年后的考試?原來,按唐制,每年秋末十月是各州府申送本地舉子進京的時間,因秋收受損,物力不迨,耽誤了部分地方舉子的行程。所以為了公平起見,作出了推遲科舉考試的決定。

不過為了照顧舉子們的感受,唐文宗在推遲考試的同時,還下詔稱“念彼求名之人,必懷觖望之志”,于是“寧違我令,以慰其心”,下詔恢復次年春闈,只是將考期推遲了一個月。

相對于這種真正的自然災害,還有一種“自然災害”也為古人所懼怕,那就是“日食”。明朝洪武、建文年間,就曾兩次因為“日有食之”而推遲殿試半月——古人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

再說說戰爭。如果國家遭遇戰亂兵禍,科考停考是必然之勢。如在唐懿宗時期,便有科舉考試因戰爭而推遲。

大唐的帝位傳到了唐懿宗手中,已是病入膏肓,正在這個時候,遠在西南地區的南詔國于咸通四年連續三次發兵進攻安南,并攻陷了交趾郡,消息傳到長安,唐懿宗決意發兵對抗南詔國。在出兵之前,朝廷答應戍卒們,在桂林駐守服役三年,就可以換防返回家鄉。

沒想到,唐懿宗失言了,等了六個春秋之后,一些來自徐州的戍卒絕望了。既然朝廷不允許他們回家,那他們就決定用武力自己回家,被史家稱為“唐亡之禍基”的龐勛起義就此開始。

在回家目標的激勵下,起義軍兵鋒所向,無人能擋,由西南一路席卷江淮,天下震動。唐懿宗為了鎮壓起義,“因詔權停貢舉一年”,取消了咸通十年的考試。詔令發出之時,當年秋闈已畢,各地舉子已經陸續啟程抵京,走到半路聽說來年春闈取消,只好悻悻返鄉。

這次停考對舉子們的士氣打擊不小。《太平廣記》的“貢舉”篇中,記載了一位盧姓士子的牢騷。他來自偏遠州府,一路緊趕慢趕到了長安附近,卻接到停考的詔令,無奈之下作了一首《東歸詩》自嘲:“九重丹詔下塵埃,深鎖文闈罷選才。桂樹放教遮月長,杏園終待隔年開。自從玉帳論兵后,不許金門諫獵來。今日霸陵橋上過,關人應笑臘前回。”意思是說,離開家鄉進京時,本期待春闈折桂,誰知考試因兵亂取消,只好在寒冬臘月就打道回府,家鄉父老都要笑話我。

更讓唐懿宗沒想到的是,此后成為李唐王朝的噩夢的黃巢,也在這些被迫回鄉的士子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被推遲的科舉考試,改變了此后唐朝的國運。

匪夷所思

推遲考試的“個性”理由

科舉考試為國選才,如果說自然災害、戰爭兵亂等理由而推遲的話,還可以理解,以下筆者所要說的幾項科舉考試推遲的原因,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比如,皇帝不在家。明武宗是明朝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對于這樣一位如此具有性格的皇帝,不僅朝臣們連連搖頭,當朝的舉子們也感到頭疼。按照明朝中期的考規,二月會試完畢,三月殿試開考,但在正德十五年,貪玩的明武宗從前一年夏天就開啟了南巡之旅。舉子們在北京準備殿試時,他正在江南樂不思歸,根本無法主持殿試。待到圣駕回鑾,已是次年正月,考生們卻只等來了更為戲劇性的消息——明武宗回京后不久即駕崩,國葬期間萬事俱休,科舉考試更是要暫停。于是,他們一直苦等到明世宗即位后,才走進了這屆延遲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殿試考場。

此外,還有考生自己延期的。比如清朝才子王士禛。

王士禛是何許人也?他生于明崇禎七年,山東新城縣人,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后世習稱王漁洋。是清初文壇領袖,總持風雅凡50年,創“神韻”詩說,對清代詩風影響甚巨,算得上一位文壇領袖。

王士禛就曾經放棄了一次殿試。順治十二年,王士禛中會試第五十六名,可能是他覺得這個名次不滿意吧,于是便沒有參加殿試,自行回家,當然,給出的理由是“致力于詩”。三年后,王士禛又來參加科舉考試,這次考得不錯,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績。

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也曾因字寫得不好看,自己推遲了一場殿試。

光緒十六年,二十三歲的蔡元培順利地中了貢士。殿試在兩個月后進行,不過蔡元培當年并沒有參加。他在《自寫年譜》中說,他當年之所以沒有繼續參加殿試,乃是“因殿試朝考的名次均以字為標準,我自量寫得不好,留待下科殿試,仍偕徐君出京”。蔡元培的說法也得到了晚清文史學家李慈銘的印證。李慈銘在《郇學齋日記》中說:“(四月十三日)蔡進士(元培)來,沈進士(寶琛)來,兩生皆年少未習楷書,故不待復試而歸。”


編輯:楊嵐

關鍵詞:科舉考試 推遲 蘇轍

更多

更多